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12594
大小:71.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0赤壁赋(第二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检查学生背诵。2.具体研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初步检查背诵1.学生齐背全文。学生若背不下来可适当看看课本。2.学生举手背诵。(解说:有些学生记忆速度快,可以给他们展示亮点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带动其他同学背课文的热情。)二、具体研习课文1.研习第一段(1)学生齐读第一段。(2)提问:找出本段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说明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乐”情的。多媒体显示月夜赤壁的画面,配以《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学生感受画面意境,并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讨论借景抒“乐”
2、情的特点。教师巡回指导。明确:写景句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作者通过“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描写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环境,清风轻拂人面,江上风平浪静,这是写江面之景。游人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放声地诵明月之诗,愉快地歌窈窕之章。不久,月亮也出来助兴,作者的视线又由江面转入天空:“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徘徊”可说是神来之笔,从东山上升起的月亮,似乎很理解人意,它慢慢升起,却又不忍匆匆离去,只在斗牛之间“徘徊”,又似在看人间美景,如同卞之琳
3、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样互为风景。透过月光又看到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月夜美景,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的游人自然心旷神怡,任一叶小舟在江面上飘荡,“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于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人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了仙境。作者由景自然过渡到人的感受上,痛快淋漓地描绘出要飞升成仙的情景,情中有景,景情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笔势流畅,多处用典却不着堆砌之痕。(3)教师指导背诵要领。
4、本段可分为三层,首先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其次是景物描写,最后是抒发感受,突出游人之乐。(4)师生齐背第一段。(5)抽两名同学在黑板上默写景物描写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研习第二段(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2)学生默读后设疑:第一段写了“乐”情后,本段为何又转入写“悲”情?师生共同讨论后明确:本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头继上文写泛舟时的欢乐心情,“于是饮酒乐甚”,古人抒发欢乐心情往往
5、是饮酒赋诗,此处也不例外,“扣舷而歌之”,就是写照。作者不仅歌“窈窕之章”,还歌“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一般认为是君主,自己与君主天各一方,这就写出了苏轼的忠君的殷切,希望君主能重用自己,希望自己能为大宋王朝分忧,然而自己却遭受贬谪,理想无法实现,所以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便感叹道:“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的心情于是由对天地自然界的皓渺的赞美之“乐”引出了对人世不如意的“悲情”,而这种悲情借客人箫声的悲凉反映出来,“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如“
6、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借助于夸张、想象、比喻等手法,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连读者也不由得悲伤起来。(3)学生齐背第二段。3.研习第三段(1)指定一学生背诵第三段(2)提问:客人因何而悲?回答时尽量借用文中句子。学生讨论问题后回答。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感叹千古英雄尚如此,况我们这些有志而无为者。如:“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感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永恒。明确:作者在本段借主客问答抒发感慨,用一世英雄“而今
7、安在哉”来说像曹操那样志得意满、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历史人物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那么默默无闻的平庸之辈就更不可能长久,这是客人消极思想的反映,他认为自己与苏子不被朝廷重用,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只是过着渔父樵夫的生活,鱼虾做伴,麋鹿为友,划着小船,举杯相劝。那微不足道的生命,短促得如同永恒天地间仅能活短暂时刻的蜉蝣,渺小得如同大海中一颗米粒。于是客人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悲”情自然就显现出来了。(3)提问:以前学过的诗词中有哪些诗句体现了英雄成为历史沉积的感叹?学生
8、回答: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4)提问:吹箫客人吹哀怨曲调的原因是什么?明确:①当年舳舻千里、横槊赋诗的英雄现在在哪里?有为者尚且如此。②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③哀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永恒。4.研习第四段(1)女生齐读第四段。(2)提问:针对客人的悲情,苏子做了怎样的回答?阐述了自己的什么观点?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