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1.2 《寡人之于国也》共3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4.1.2 《寡人之于国也》共3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4

ID:29506963

大小:69.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 4.1.2 《寡人之于国也》共3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语文 4.1.2 《寡人之于国也》共3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语文 4.1.2 《寡人之于国也》共3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语文 4.1.2 《寡人之于国也》共3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语文 4.1.2 《寡人之于国也》共3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4.1.2 《寡人之于国也》共3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1.2《寡人之于国也》共3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四)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数、发、直、兵、胜”等多义词的义项,掌握“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2、体味欣赏本文运用比喻说理,善于运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艺术特色。3、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理解孟子主张仁政、重视民心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2、课文中“五十步笑一百步”比喻的理解。三、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是如何凭着他高超的论辩技巧,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的。二、介绍《孟子》及《孟子》散文的特点(结合课文注释①及课后补白处文字,教师对重点作适当的强调和提示)三、熟读课文1、放录音两遍第一遍,学生认真听,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和写法。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声读。2、学生各自朗读 课文,注意断句,体会孟子语言特色。3、分角色朗读课文。四、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全文大意。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分析“民不加多”的

3、原因。第三部分(第3至第5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五、研习第1段1、指名学生读第一段。2、理清背诵思路。提问:①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已尽心尽力了,他的具体做法有哪些?明确:河内凶……河东凶亦然)②通过与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③梁惠王面临怎样的困惑?明确: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3、诵读指导:第一段第一句要把梁惠王“自诩”的口气读出来。末句“何也”要读得稍重一些,疑问语气加强。六、熟读成诵板书:梁惠王——于国尽心——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第

4、2课时一、检查背诵第一节。二、学习第2、3、4节1、学生齐读2、3、4节。2、理清背诵思路提问:①孟子对梁惠王的疑问是如何思考的?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②孟子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栗的措施与“邻国之政”没有本质区别?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③“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点拨: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的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圈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以临阵逃脱为喻,风

5、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几,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加多于邻国。本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3、朗读指导:设喻一段应读得慢一些,语气平缓。“则何如”用征询对方意见的口气轻读。惠王不知是计,回答“不可”语气平常。当进入了圈套后,孟子“王如知此……”这句话有潜台词,读时要从容。学生试读。4、重点掌握的词语:①填然鼓之 ②弃甲曳兵而走  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5、背诵三、研习第5、6、节1、分男女读第5、6节。2、理清背诵思路。提问:①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明确:一是“王道之

6、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②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找出三组排比句回答 。    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材木不可胜用也。”③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明确:“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撼也。”④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措施?找出四组排比句。 明确:“五亩之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前三组是孟子总医院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3、重点掌握词语:数罟 树之以桑 衣帛 养生丧死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四、背诵前6段。第3课时研习第7节,总结全文。一、检查背诵情况。二、研习第7段1、齐读2、朗

7、读指导: “狗彘食人食”句揭露了诸侯贵族的荒淫,读时要读出义愤之情来。“涂有饿莩”句要读出悲愤严厉的语气。“人死”句是借用诸侯国君的自我辩护的口气,读出讽刺意味。接着用一个比喻来反驳,用严厉的口吻来读。最后,劝勉用和缓劝慰的语气来读。3、理清思路提问: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办法,但这还不够,君王对此还应采取什么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对比提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是对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驳斥。此外,孟子还用了比喻否定了梁惠王的自我辩护,劝勉他施仁政。4、重点词语:检 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