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ID:29500518

大小:71.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政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政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政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政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政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实践的含义及三个基本特点。2、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能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培养学生在对生活实例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预习提纲,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自主探究实践的基本特征;2、通过设置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探究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牢固树

2、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指导实践,努力取得改造世界的有益成果。 【教学重点】实践的含义及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难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图片导入)多媒体出示神龙架人设问:你相信野人的存在吗?学生活动:相互交流、踊跃发言(略)教师活动:稍作点评,引出实践话题。(授新课)多媒体出示:杜威、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关于实践的观点教师设问:上述三位哲学家对实践的认识各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略)教师总结:历史上许多哲学家

3、提出了许多关于实践的有价值的思想,有的还提出了实践或与实践相近的概念,如行、行动、行为、力行、活动、生活、践行等,但他们始终都没有对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对实践作出了科学的说明。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多媒体出示:巩固习题(略)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实践的基本特征2、实践的基本特

4、征(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对象是自然界和社会关系,实践的手段是工具和其他设备,它们都是物质的东西,所以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不仅如此,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指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是有思维、有理性的动物,人在行动前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案,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

5、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探究设问:一些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取得重大发现,以至用他个人的名字来命名科学定理、定律。他们的科学实验工作是否具有社会性?为什么?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略)(过渡)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求索真理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呢?多媒体出示:《斗牛图》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多

6、媒体出示:情境材料一 大约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在浙江余姚的一座安静的"阳明书院"里,有一小片茂密的竹林,青枝翠叶,摇曳多姿。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名叫王阳明,坐在竹林前静静地看着竹子。他双目发呆,脸色苍白,已经在这里坐了好几天,家里人多次劝他回屋休息,都被他拒绝了。到了第七天,终于病倒了。   他在欣赏竹林风光吗?是发神经病吗?都不是,他是在苦思哲学道理。   书上说:"格物致知"。"格"是研究的意思,"致"是取得,"格物致知"就是从研究客观事物取得知识。竹子是客观事物,王阳明静坐看竹子,就是想知道竹子的道理

7、,看"格物"能否"致知",一直到病倒,也始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来。于是,他得出结论:格物致知是错误的,知识不能从研究客观事物得来。他断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问题:王阳明静坐看竹子,为什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万事万物的道理是从心里想出来的吗?(学生讨论、探究并回答)多媒体出示:情境材料二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没有人吃螃蟹,结果螃蟹泛滥成

8、灾,把越国的稻子都吃光了,弄得越王勾践一筹莫展,没有办法讨伐吴国。到魏晋时才有人懂得螃蟹好吃。人怎么知道螃蟹好吃的?必定有人不管它难看不难看,硬是抓住吃过它。鲁迅先生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问题: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探究并回答)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同客观物质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