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 长沙》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

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 长沙》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

ID:29492279

大小:59.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 长沙》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_第1页
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 长沙》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_第2页
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 长沙》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 长沙》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词的一般常识。2.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3.掌握重点字词。4.学习以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感情的写作特点。5.认真领会两首词的意境。(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2.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三)德育渗透点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欣赏词作的语言美;引导学生领会词作情景交融的崇高美(壮美)。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

2、精神和革命壮志。难点: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四、教学步骤(一)培养教材意识和单元意识请学生回答问题:1.本册书有几个单元,都有些什么内容?2.第一单元的学习要点是什么?3.第一课的内容是什么?(二)明确目标1.学习《沁园春·长沙》,课内熟读成诵。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三)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自古文人多悲秋。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伟人的心田。2.学生自读词作两

3、遍。3.词的有关知识[投影]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词有词牌,是词乐曲调的名称,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和格律。词牌之下是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3.背景介绍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

4、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4.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活动]教师范读。抽查学生朗读。纠正读音,通过点评把握文意。[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立、看、怅、问、忆、记”六个动词清晰地显示出了本词的思路层次。(四)赏析重点词句,突破重点、难点。1.齐声朗读。2.思考问题,引发讨论:(1)上片的“看”字统领哪些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是抓住哪些典型景物(意象

5、)来描绘这幅画面的,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点拨]①“看”字统领至“竞自由”。这种格式称为“扇面对”。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一切尽在视野之中。②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景物(形象、意象)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③具有表现力的词句赏析:万山:写出山之多;层林:写出林之密;红遍:写出红之广;尽染:写出染之透;漫江:写出水之盛;碧透:写出水之清;鹰击:写出鹰飞的矫健,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

6、腾;鱼翔:写出鱼游的轻快,用“翔”不用“游”,描绘出游鱼在水中像鸟在空中一样轻快自如;万类霜天:可见诗人视野的开阔;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为我们描绘出了广阔万里、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体现了壮阔的崇高美,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2)看到这幅绚丽壮美的画面,作者想到了什么?[点拨]①面对生机蓬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引发深沉的思索,提出谁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怅”字写出了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问”字引起设问,是本词的词眼。(3)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

7、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为什么?[点拨]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诗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其中也包含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进一步理解: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结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积淀,历代文人都走不出这悲秋的老路。本词一反传统做法,描绘的是色彩绚烂的秋景,表现出昂扬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因为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青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肯定不同于封建文人。因而,同是面对“秋”,由于胸襟不同,抱负不同,所选取的景物、着眼点也就不同,所渲染

8、的情绪、抒发的感情也就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