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 5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 5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ID:29478130

大小:62.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六年级语文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 5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 5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 5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 5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学习本课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ppt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本课14个生字。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抓住李大

2、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一起学习第10课,(板题、读题)。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3.检查自学

3、:   1)读生字,正音。   2)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简要地复述课文以及简介作品背景。)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读后提问。)  4.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互学: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在小组里交流。  5.汇报交流情况:  被捕前:   (示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板:坚

4、决地说   (“轻易”看出李大钊的地位——当时他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重要”联系上下文——他要联系各成员开展革命地下党工作,为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还要经常处理大量的书籍与文件。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板:忠于革命)   导读: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练读)  被捕时:   (示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板:不慌不忙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板:视死如归)   导读: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  被捕后:   (示句)父亲

5、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板:瞅了瞅没说   (“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板:坚贞不屈)为什么会这样呢?(联系上下文)   导读: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试一试。  5.总结全文。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0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发散思维,进行思想教育)  6.课外延伸  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下一课,我们开一个小故事会。  附板书:     

6、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视死如归               被捕后: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理解课文后,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第10课,你有什么体会?指名回答。(从李大钊的言行中,

7、体会到他忠于革命,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2.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精读课文,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分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老师进行点拨。(这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6.进一步深化:课文里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你能举些例子,并说说体会吗?  7.课外延伸交流   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  8.总结全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