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08979
大小:70.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精品教案1 鲁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石壕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诗圣”杜甫的诗号称“诗史”。《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也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学习《石壕吏》有助于学生体会以上特点。但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内容即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较易,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就较难,尤其是这种感情并未直接点明而又很复杂时更是如此。品味诗作的艺术手法和精美语言就更是难上之难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3、学习诗作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
2、情。教学难点: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归纳法、赏析法等。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熟读诗作,提出疑问;教师搜集资料。设计思路:《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廷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朗读疏通整体感知——揣摩模拟人物心理——分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层层由浅入深体味诗歌的内容、主题、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多次多元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
3、识。教学过程:导语:托尔斯泰说“战争请孩子和老人走开”,然而任何时期的战争往往会在妇女、儿童及老人的啼哭中开始和结束。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二千多年前的石壕村,看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板书(石壕吏,杜甫)授课:一、引入新课1、我想修改这首诗歌的题目,将它改为《石壕妇》,你们能理解老师的做法吗?生:理解,是因为题目与内容不符,题为《石壕吏》然而诗歌却以老妇人的致词作为主体。2、这种做法有道理吗?1)有道理2)无道理,尽管诗中详写老妇前致词,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是官吏与妇人之间的对话。二、从诗歌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一出场只用了“吏呼
4、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声威,此后他就转到“幕后”对老妇则用了明写,把他所说的话写成了一篇“抒情独白”。其实呢,用心品味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官吏逼出来的。所以对差役这一形象的塑造采用了空白艺术(板书)所以陆时雍称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而作者留下的大量的空白则需要我们根据老妇人的致词来填充。1、请同学们快读,老妇人致词这几句诗歌,你读懂了吗?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夜晚有差役捉人,老妇人陈述家中的悲惨遭遇,希望博得同情,最终无奈只有自请应战。2、那么如果请你在原文中找到一个字来概括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呢?(苦)我想再擅自加上一个字,他们遭遇不但痛苦而且悲惨
5、,所以我想可以拓展为(悲苦)。3、那么老妇人的“悲苦”遭遇表现在哪里?你能在原文中快速找出其中一方面吗?(原文即可)例:“三男邺城戍。。。死者长已矣”请同桌还原对话。1、读到这里我不禁感慨多么残酷的战争,那么以我们对诗歌的了解这应该是唐朝的哪一次战争(安史之乱),这次战争造成了怎样的社会现状,它给百姓带来了怎样的深重灾难,你尝试着在诗中找到原句吧?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A.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
6、切脱出常规的景象。蒲友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B.公元758年,为了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了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C.“捉人”“夜”等字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D.“老翁。。。出门看”表现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3.残酷的战争不仅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还远不止
7、这些,同学们在诗歌中发现战争还给人民带来了哪些痛苦?“室中。。。有孙。。。无完裙”战争除了带给百姓无尽的苦痛之外,直接导致了人民的生活极度贫困(板书),我在此处发现一处矛盾不知有哪位英雄与我所见略同呢?有版本说“有孙未便出,见吏无完裙”,可见官吏是要她出来的。(通过师生对话还原当时的场景)4.事情似乎就此陷入僵局,丁是一定要抓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老妇,你心中会怎么想,有何打算?老妇:我不能让他们把儿媳抓走,否则小孙子就会饿死,怎么办呢?唉!只好我去应征了。所以诗中就出现“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这一幕了。4、读到这里我们有些同学在一方
8、面为老妇人一家的悲苦遭遇唏嘘感叹的同时,对这件事的全程亲历者杜甫有什么想说的吗?3.官吏为何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