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钱塘湖春行》《西江月》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钱塘湖春行》《西江月》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版

ID:29408111

大小:59.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语文上册 《钱塘湖春行》《西江月》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钱塘湖春行》《西江月》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钱塘湖春行》《西江月》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钱塘湖春行》《西江月》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钱塘湖春行》《西江月》教学案例《钱塘湖春行》片段师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现在,请同学们读《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并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写什么时候的景色?   (学生大声朗读诗。)生 春天,而且是初春。师 我们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生 “水面初平”,初春的雨水还不大。生 “几处早莺”,并不是处处,初春的鸟儿还不多。生 “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莺争着栖集在朝阳的树枝上。生 “谁家新燕”,并不是家家,而是零星几家,说明春天刚开始,从南方飞回的燕子为数不多。生 “啄春泥”,燕子才回来筑巢。

2、生 “乱花渐欲”,“乱”,“渐”,说明花儿有开放的,也有含苞待放的,或是地上的小野花,“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初春的花星星点点,也不是很多。生 “浅草才能”,小草刚刚出土。生 “没马蹄”,草还没有长高。师 下面,我们听录音读,闭着眼,用心灵去聆听西湖迷人春景的花香鸟语。   (学生听录音,并且模仿朗读。)师 我们听出春天的什么景色?生 我听见了和尚撞钟的声音,那么庄严、肃穆,那么辽远、空旷,使我心旷神怡。我在西湖边上耳听着这天籁之音,眼看着美丽的西湖胜景,真是人生一大乐事。(笑)生 “一年之计在于春”,迎春的人儿在西湖边轻歌曼舞,或细语呢喃,或那勤劳的妇女用

3、那清澈的西湖水洗衣浣纱,木杵捣衣声,击水声清脆的、悠扬的此起彼落;而孩子们则在嫩嫩地,绿绿的草地上欢快的叫跑着,估计他们欢呼天上的风筝,或者是在地上打着滚儿。生 我听出了春天鸟叫声,那轻盈、活泼的黑头莺唱出美妙的歌声,“自在娇莺恰恰啼”。生 我听出风声,是带着一丝丝凉意的清风。生 我能听出小草从泥土中钻出来的嘶嘶的声音。生 我听出了马蹄轻快的脚步声,叭嗒,叭嗒……由远及近,而又渐渐远去。生 我听见了白居易正在那吟《钱塘湖春行》,清风传送着那优美的诗句,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师 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想像,又切实际,同学们的诗歌感悟能力非常强啊!不知谁能用耳朵听出色彩

4、来?(学生笑)我们从诗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生 绿,绿柳青青。生 还有:“花”是五彩缤纷的,所以也是色彩。生 “水”应是碧绿色或青绿色。生 寺庙是红砖绿瓦的,凉亭是古色古香的。生 云是白的,蓝天白云。生 草是嫩绿的,树是刚抽芽的,也是嫩绿的。生 白居易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悠闲自得的在西湖岸边踏青。师 愿你们用美丽的画笔去描绘多姿多彩的西湖的春天吧!《西江月》片段请同学们读词。师 我们先说说对这首词的总体印象。生 是在写农村秋天丰收的景象。。生 我认为回答不太准确,因为词中“鸣蝉”是夏天的景象,“蛙声一片”也是夏天的景象。生 词中不是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吗?。生 是稻

5、花香,而不是稻子香!只能说预见秋天丰收在望的景象,从而体现出农民的喜悦之情。师 读书要注意细节。师 好,即将丰收的喜悦表现出来了。你能从某一个视角说出一个画面吗?   (学生读词。)生 皓月当空照,清风扶人面。乌鹊惊月鸣,蝉噪夜愈静。蛙声连绵起,稻香预丰年。这是一幅幽美的农村夏夜图。(掌声)师 用诗的语言去说词,真正了解其中的滋味,非常具有诗情画意和画面感。生 我认为还有一幅,茅店避雨图。师:对,“两三点雨山前”,夏天天气说变就变,而且夏雨多是瓢泼大雨。生:就那么两三点“豆大”的雨,说明雨点很大,不紧,疏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

6、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可见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转了一转,嘿,茅店不就在眼前吗?“忽现”把夜行人急寻茅店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都表现出来了。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旧地重游,实在是喜上加喜,喜出望外。已有身临其境    之感了。师 你能从某一个视角说出一个画面吗?生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边。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师 说地真好,画

7、面已经立体化了,让我们再来读词。【案例分析】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诗情画意,体会诗歌的意境,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开拓学生想像,培养和发展创造意识,提高欣赏能力训练的一种延伸。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灵动的,充满了诗人的智慧和灵秀,因此,教学生阅读,千万不能肢解,不可嚼烂,不能把秀气、灵气教丢了。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众多意象组合起来的画。诗中有时间的悠长,空间的辽阔;有静景的描绘,动态的勾勒;有色彩的点染,线条的流动。但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形象在最初的理解中,只是一些零散的印象,指导学生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