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38408
大小:4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8
《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管理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XX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XX银行(以下简称“本行”)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提高各级信贷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对借款人的持续贷后监控,及早发现借款人出现可能会危及信贷资产安全的预警信号,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根据《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管理指导意见》,结合我行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相关名词定义(一)信贷风险预警,是指通过贷后监控,发现风险程度加剧的早期信号,识别风险类型,分析风险的成因、程度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主动地防范、控制和化解信贷风险的管理手段;(二)风险预警信号,是指借款人的内部经营运作和外部环境中出现可能会对其经营、发展
2、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可能会危及本行信贷资产安全的应引起关注的信号;(三)调整,是指借款人出现预警信号并且存在影响本行信贷资产安全的不确定因素时,调整授信方案(包括调整担保、调减授信额度、转换授信品种等),以控制风险;13(四)减持,是指在借款人出现预警信号并且可能会一定程度地危及本行信贷资产安全,但不适宜或不能马上全部退出的情况下,采取的逐步退出方法;(五)主动清户退出,是指借款人出现预警信号将严重危及本行信贷资产安全,应尽早采取抢救措施,争取全面退出,尽可能减少损失。第三条信贷风险预警应遵守及时、保密原则,达到把握最佳时机,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遵守动态监
3、管、分层预警原则,通过适时监管、各部门、各层级参与预警,及时发现信贷风险预警信号。第四条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报告制度,一旦出现信贷风险预警信号,及时制定控制和化解信贷风险方案,撰写《信贷风险预警报告》,并完成审批工作。审批方案按照授信权限实行报备制,提请主管行对审批方案提出其他意见。第五条出现信贷风险预警,资产分类调整为次级类(含)以下的,按照XX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相关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各行的正常类、关注类借款人。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七条综合业务部是监控借款人预警信号的最主要责任岗,职责包括:(一)负责对借款人进行持续的贷后监控,及时发现预警信号,撰写《信贷风险
4、预警报告》,提出调整、减持或主动清户退出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报送13风险合规部审查,审查通过后由风险合规部报贷款审查委员会;(二)按照批复(审批)意见实施方案;(三)对于集团客户,作为协办行应当将审批通过的《信贷风险预警报告》及实施方案报备牵头行。牵头行负责汇总,其职责适用前两条。第八条风险合规部和贷款审查委员会职责包括:(一)负责完成综合业务部报送的方案审查,提出客观、合理的审查意见;(二)负责综合业务部方案的实施;(三)负责指导和监督各支行审查工作。第九条风险合规部负责向全辖发布行业、地区、政策、企业等风险提示。第三章风险预警信号第十条信贷风险预警信号是正常
5、类借款人向关注类借款人或其他类借款人(次级、可疑、损失)转变过程中较普遍出现的早期特征,预警信号包括客户品质信号、客户及主要股东信号、客户银行账户变化信号、客户管理层及关键技术人员变化信号、运营环境变化信号、财务状况变化信号、履约能力变化信号。第十一条与客户品质有关的信号13(一)客户关键人员如经营决策人员、主要执行人员和技术人员失踪或无法联系;(二)客户拒绝提供与信用审核有关的文件;(三)客户隐瞒重要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如隐瞒资产、债务或抵(质)押品真实情况;(四)客户无恰当理由突然改变会计政策或核算方法以及折旧计提方式、存货计价方式等;(五)客户无正当理由撤回或延迟
6、提供与财务、业务、税收或抵押担保有关的信息或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六)客户的竞争者、供应商或其他客户对授信客户的负面评价,以及媒体的负面报道;(七)客户改变主要授信银行,向许多银行借款或不断在这些银行之间借新还旧;(八)客户频繁更换会计人员或主要管理人员;(九)客户卷入法律纠纷;(十)客户有破产和解或破产重整经历。第十二条企业业主及主要股东个人信息(一)有赌博、涉毒、嫖娼等违法或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二)持有外国护照或拥有外国永久居住权,或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三)被公众媒体披露的其他不端行为;(四)社会公众对客户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个人品质、行为反映不良;13(五)客户
7、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个人纳税额大幅度下降。第十三条客户在银行账户变化的信号(一)客户在银行的存款不断减少或出现异常变化;(二)对授信的长期占用;(三)缺乏财务计划,如总是突然向银行提出借款需求;(四)短期授信和长期授信错配;(五)经常接到供货商查询核实存款情况的电话;(六)突然出现大额资金向新交易商转移。第十四条客户管理层或关键技术人员变化的信号(一)关键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行为异常;(二)财务计划和报告质量下降;(三)主要业务频繁变化;(四)对竞争变化或其他外部条件变化缺少对策;(五)核心盈利业务削弱和偏离;(六)以往的合作伙伴不再与其合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