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缺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缺答案

ID:29333463

大小:11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8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缺答案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缺答案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缺答案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缺答案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缺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缺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14级第六学期入学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命题人:邓燕)科举制度虽然源于隋唐,但在隋唐两代,科举还不是主要的选官手段。宋朝建立后,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迫切需要新鲜血液进入统治阶层中来。但是在宋太祖统治时期,科举考试录取名额并没有大规模扩充。宋太宗继位后,为扩大统治基础,大肆增加进士录取名额,完善了考试的形式,并且逐渐改革了科举制度。一是取消了门第制度,从而扩大了取士范围。二是使一切以程文①为去留的原则得到真正实行。首先是采用糊

2、名的办法,类似现在的试卷密封,主要防止考官按照姓名取人。但是,仅仅糊名还不能解决问题,考官还可以根据笔迹来认出考生,所以宋代采取的下一个方法就是“誊录”,即考生的试卷由专职人员誊写,考官只能依据所誊写的内容来判断试卷的高下。最后,增加了殿试,由皇帝来主考,三甲由皇帝确定,这样能有效避免类似唐代考生和考官之间门生、座主关系,从而避免在以后官僚系统中出现小团体。三是考试内容趋于多样化,进士科由以诗赋为主转变为经义、诗赋、策论并重。宋代的举子一旦及第,即可以获得官职。除了通过正常考试举其优秀者这一途径之外,宋代另有一特殊

3、的录取方式——特奏名,即对那些多年屡试不第者,根据情况给以特殊优待,降格录取。特奏名的推行,一方面是为了表示皇恩浩荡,显示帝王的人道;另一方面,有笼络士子的意思。宋代还流行榜下捉婿的风气。每榜下来,一些富贵人家就在榜下选取自己心仪的才俊作为女婿。这也反映出富家虽然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但还是想通过与士人联姻,巩固与扩大自己的财富。科名至上的观点,使科举始终处于社会舆论中心和公众关怀的焦点。有些宣称“绝意科举”者或者所谓的“隐士”,也是经过多次下第的痛苦之后,才不得已放弃的,并非天生高尚或有“隐德”。宋朝科举规定,举子

4、首先要参加地方考试,即乡试,只有乡试考过,才有机会去参加殿试之类的考试。然而,乡试名额由国家根据地方经济文化以及历史等因素综合考虑,各地并不一致。在北宋,开封的解额②最多,所以,很多举子就冒充开封举子参加乡试,这引起了开封举子的不满。这种情况在南宋的杭州也是如此。虽然开封府和朝廷一直都采取措施,但效果都不大。后来,宋朝政府就规定,凡是在开封住满七年的,可以取得开封府的户籍,以开封士人的名义参加考试,南宋也在考试之中继承了类似的政策。宋朝政府为了保证科举的质量与公平,对户籍要求也相当严格。为了能在解额多的州郡应试,士

5、子们往往在本地以外的一个或数个州郡另立户籍,因而出现了子孙与祖父乡贯不同,甚至亲兄弟乡贯也不同的怪事。宋朝规定,士子非当地人,但在当地有田产者,也可应试。一些富有人家的士子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往往临时专门为科举在外地购置田产以便应举。有的举子故意改变亲属关系,借用户籍。天圣年间,庐州士子王济的哥哥王修已在开封府祥符县购置了18亩土地,但兄弟关系并不能使王济在开封府应举。王济心生一计,报名投状时“以修已为父”,变兄弟关系为父子关系。尽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科举不失为选拔人才的有效方式,宋朝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证科

6、举的公平性,但是科举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仍是很突出的。(选自<宋史十二讲>,有删改)注:①程文:科举考试时,由官方撰定或录用考中者所作,作为范例的文章或者科场应试者进呈的文章。②解额:录取名额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代通过采用取消门第限制、糊名、誊录、增设殿试等科举改革措施,使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原则得到真正实行。B.宋代在科举考试中采用糊名的办法,主要是防止考官按照姓名取人,但是这样的方法并不足以解决问题,因为考官可以根据考生笔迹来认出考生。C.宋代的科举考试通过由专职人员誊写考生试

7、卷的方式,来规避考官通过笔迹认出考生的风险,考官只能依据所誊写的内容来判断试卷的高下。D.宋代的科举考试中增加了殿试的环节。这样能有效避免考生和考官之间形成的门生、座主关系,从而避免在以后官僚系统中出现小团体。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虽然科举制度源于隋唐,但隋唐两代却主要用科举考试以外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直到宋代,科举制度才逐渐成为朝廷主要选官手段。B.宋代统治者为笼络士子,采取降格录取的方式录取一些多年屡试不第者,这使得宋代及第举子的水平参差不齐。C.宋代的举子一旦及第,即可以获得

8、官职。富贵人家通过与士人联姻,巩固与扩大自己的财富。D.在宋代,有些宣称“绝意科举”的读书人,其实并不是比别人看得更深刻,他们只是经过多次的下第的痛苦之后,不得不放弃走科举这条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代因为统治区域扩大,迫切需要新鲜血液进入统治阶层中,所以大肆增加进士录取名额。B.在南宋,一个长沙的举子在杭州城住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