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论节摘供学习参考

书论节摘供学习参考

ID:29314877

大小:23.4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8

书论节摘供学习参考_第1页
书论节摘供学习参考_第2页
书论节摘供学习参考_第3页
书论节摘供学习参考_第4页
书论节摘供学习参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论节摘供学习参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书论节摘(供学习参考)研习书法不能不讲究方法。孙虔礼根据他个人实践的经验总结,以为“执”、“使”、“转”、“用”最为重要。所谓“执”,就是执笔;“使”,即是运笔的上下左右;“转”,就是行笔的转折呼应;“用”,指的是结构的揖让向背。明确了这几个最基本的方面,练习书法便有了轨迹可循。包世臣认为:“执”、“使”,“转”、“用”固然重要,“察”、“拟”也很必需。“察”就是研究,“拟”就是摹仿,即所谓“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殊衄

2、“音恧nǜ”)挫于豪芒:“衄”和“挫”的不同,在笔锋的运用中表示出来。殊,不同。衄,据前辈书家解释,指笔既下行.又往上去的用笔。它和回锋不同,回锋用转,衄锋用逆。“挫”,据前辈书家解释,是指“顿”后以笔略提,使笔锋转动,以离于“顿”处的用笔。凡转角及趯(tì)时都用此法。挫有分寸,过则脱节,不及则气太促。豪,通毫。毫芒,亦是指笔锋的尖端。)于豪芒?。译文:真可谓智慧和技巧兼擅其长,心和手都畅运无阻了。他们笔不妄动,每一下笔都有它的理由:在一画的里面,笔锋表现出起伏的异态;在一点之中,毫端显现出顿挫的神理。小结

3、:“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蜂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这不但道出了艺术形象与书家创作的特点和妙处,而且把运笔在书法技法中的重要地位也透露了出来。特别是最后四句,5书论节摘学习资料很可以作为一则书诀来研究体味。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曾不傍窥尺牍,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译文:进一步说,点画练习得多,积累起来,才能够把一个字写好。要是不探研“尺牍书”,俯就案头,时时学习,少许的时间也不

4、放过;而拿班超(东汉安陵人,曾在官府供职书写,后来投笔从军)投笔来作挡箭牌,以项籍(字羽,自号西楚霸王。少时常随叔父项梁学书,后来便弃书学武)不肯学书而引以自满;字的形体,只是顺笔蘸墨而成;心里不明白临摹的方法,手下不晓得挥运的道理,这样要求他写出美妙的字来,不是荒谬得很吗?小结:要把字写好,首先得积功夫于点画,否则,草率成字,不能算作书法。虔礼之所以批评某些人以班超、项籍选两位事业有成就而不重视书法的人作解嘲,目的是想说明,如果不对书法下过一番苦功,细心钻研,那是无法把过门艺术学到手的。或乃就分布(指书法的

5、结体、布白)于累年,向规矩而犹远,图真(谋取、探讨、研究楷书)不悟,习草将迷。假令薄解草书,粗传隶法,则好溺(好,喜爱。溺,过分、沉迷不悟)偏(不全面)固(保守),自阂通规。讵知心手会归,若同源而异派;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者乎? 译文:(有些人)虽然好几年在点画结构上下功夫,但距离规矩还很远,研究楷书既不得其理解,学习草书也莫明所以。假使约略地了解一点草书,粗疏地学得一些楷法,便偏执自己的看法,跟一般的规律相隔阂。他们那里知道:心手交融在一起,就象水同源而异流,“转’’和“用”的技法,5书论节摘学习资料就象

6、一棵树而分布着许多枝条。小结:前段慨叹古法不能很好传今,致使学习的人不知方向。本段又批评一些察而不精,一知半解而自以为是的人。孙虔礼着重指出,要学好书法,先得弄清书法的基本法则;掌握了“转用之术”,“心手会归”,就可以根据个人的探索和爱好加以发挥而不致于泥古不化。举例说,在用笔方面,褚遂良说的“锥画沙”,张旭说的“折钗股”,颜真卿说的“屋漏痕”,怀素说的“壁坼”等,尽管理解还不尽统一,但却是他们个人的心得体会,可以说是“同源而异派”、“共树而分条”的产物。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逾妙

7、,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译文:至于说到深入思考,精研法则,少年是比不上老年人的;但学好一般的规矩,老年又比不上少年了。运用思索,年纪老了越见精妙;从事学习,少年时代可以刻苦地努力进行。进行不断的努力,其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就有一个变化,最后达到功行完满。初学分行布白的,仅仅求其平正;既达到了平正的境界,又要追求险绝;险绝也能做到了,那叉要回复到平正上来

8、。最初以为工夫赶不上古人,到了中间的过程,或则过于平正,或则过于险绝,最后乃领会到把平正和险绝融为一体,能够变化自如。到这个时候,那年龄和书法都已老到了。小结:这一段话谈了两个问题:一、从“思通楷则”到“学乃少而可勉”,谈的是少年和老年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5书论节摘学习资料二、从“勉之不已”到“人书俱老”,谈的是学习先后的不同要求。特别他指出从平正到险绝、从险绝又复归平正这样一个过程,更发前人之所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