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选修 一战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选修 一战

ID:29293786

大小:1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8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选修 一战_第1页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选修 一战_第2页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选修 一战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选修 一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一战*】【目录】第五章,1900-1945年间世界痛苦转型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①根源。②三对矛盾。③两大军事集团。2.过程。①作战双方。②战场。③战役。④结束。3.影响。①性质。②消极影响。③积极影响。说明: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内容】第五章,1900-1945年间世界痛苦转型

2、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英国的全面霸权,但第二次工业革命打破了旧的平衡,美国、德国相继超过英国,要求夺取霸权,于是就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美西战争、日俄战争等是局部的,一战是全局的世界性战争。一战和其后的二战都是旧的国际关系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恶果,随着联系加强,一损俱损,一战使部分国家主要是民主国家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但二三十年代兴起的法西斯国家变本加厉,这样就有二战的发生。1.背景。①根源。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②三对矛盾。法德矛盾,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英德矛盾,争夺

3、殖民霸权,海上霸权(英国原本一直奉行“大陆均势”政策)。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③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加速了战争的爆发。1】三国同盟集团的形成。1879年,德、奥首先缔结“同盟条约”,该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该同盟的核心。2】三国协约集团的形成。1892年,为对付三国同盟,法国同俄国缔结军事协议,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随着英德矛盾的发展,英国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俄签订了协约,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3】列强对巴尔干

4、的争夺加速大战爆发。巴尔干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长期统治。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部因所占领土不均发生争吵)。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④其它原因。1】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2】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3】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过程。①作战双方。1】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

5、、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2】时间:1914年——1918年。②战场。1】主战场。欧洲。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2】其它战场。非洲殖民地,亚洲小亚细亚、中国山东,太平洋岛屿等。③战役。1】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速战计划破产。2】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

6、战)。3】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4】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原因: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俄国二月革命后有退出一战可能。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威胁美国商业利益。5】苏俄退出一战。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建议停战,并缔结和约。1918年,苏联同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④结束。1918年10月奥匈帝国瓦解;11月11日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

7、败的原因:1】经济实力处于劣势;在经济实力方面,同盟国集团处于劣势。协约国在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2】军事战略上的失误;德国“施里芬计划”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导致其速战速决的破产,德军被拖入了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3】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战争末期,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奥匈帝国境内的非德意志民族出现了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德国则以基尔港水兵起义为开端,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全失。意大利倒戈,使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同盟国。美国等国参加协

8、约国作战。3.影响。①性质。1】就整体看: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目的是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