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2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2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ID:29284705

大小:7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8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2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_第1页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2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_第2页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2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_第3页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2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_第4页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2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2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5课新中国外交(一)【内容标准】   (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等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全面辩证分析大国间关系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增强学生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的认识。 【教学要点】重

2、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难点:万隆会议。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概括课本上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将学生的回答以板书形式写出。再让学生逐一讨论、分析各项外交成就的具体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并作分析。 【新课探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建国之初的外交环境:建议归纳以下三点(教师略作介绍)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国家支持:中国外交向苏倾斜→中苏结盟亚非部分国家独立: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友好合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初提出,是为了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提出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 3、主要内

3、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教师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4、意义: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教师提示: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过程中,不论其国家强弱、民族的大小、社会制度的差异,都一视同仁。 二、出席万隆会议1.时间: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 2.地点: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3.中国的贡献:⑴周恩来提出了亚非国家之间应“求同存异”的方针。⑵提出了旨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 4.影响:这些原则成为指

4、导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教师提示:出席万隆会议,建议强调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艰巨性:其一,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破坏。举例:“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其二,部分亚非国家的疑惧、误解。另一方面,重要性: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其二,树立了新中国的外交形象。 思考: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同的赞同,那么中国同亚非国家之间的同与异各指什么? 【总结巩固】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同的赞同,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声望。 【真题训练】1、1955年4月,率领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了万隆会议的领导人是(A)A、周恩来     B、毛泽

5、东    C、邓小平    D、陈毅 2、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并得到与会各国代表普遍赞同的方针是(B)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经济合作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C )A、日内瓦会议上 B、联合国大会上   C、周恩来总理1954年访问印度、缅甸时   D、万隆会议上 4、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是(B)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政治分歧、经济合作 【教学实践与反思】   第15课新中国外交(二)【内容标准】   讲

6、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目标】参见(一) 【教学要点】重点:中美关系。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时间:1971年10月的第26届联大。 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教师提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简介联合国创立经过 历史缘由上,建议说明两点: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为了将中国排斥于国际社会之外,孤立中国,敌视中国;美国长期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不得人心,其追随者越来越少。 四、中美建交1、教师简介美国20世

7、纪70年代初调整对华政策的背景:中美建交是中美双方调整外交政策,求同存异,要求建立正常关系的必然结果。 A、必要性美国方面: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既同苏联激烈争霸,又陷于越南战争的泥坑,力不从心,急于摆脱困境,美国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借助中国的力量牵制苏联。 中国方面:中国当时对外既高呼反帝(主要指美国)又突出反修(主要指苏联),客观上树敌过多,事实上力不胜任。加之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动荡,外交工作多受牵制,因而需要调整外交战略。    B、可能性美国方面:1969年新上台的尼克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