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84001
大小:17.0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8
《重症医学科病人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督查,有效督促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岗履职尽责。重症医学科病人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萍,庞培敏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总结重症医学科病人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重症医学科病人静脉输注多巴胺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病人出现皮肤苍白现象,均为外周静脉给药病人,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重症医学科病人静脉输注多巴胺时应选择合适
2、的静脉并加强护理,可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静脉输注;多巴胺;护理体会 多巴胺是重症医学科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常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创伤、心脏手术、肾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休克综合征,具有改善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和尿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等作用。由于多巴胺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药物浓度过大、使用维持时间长等原因,使用中局部血管反应也较大,常规用量也可引起局部皮肤苍白、发红,甚至坏死[1]。XX年1月—XX年12月我科收治56例重症病人使用多巴胺治疗,通过细致全
3、面的护理,减少了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实地察看帮扶村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变化、社会事业发展和贫困户生活条件改善、精神面貌变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督查,有效督促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岗履职尽责。 XX年1月—XX年12月我科收治的重症病人使用多巴胺治疗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49岁~78岁,平均68岁。3例病人出现皮肤苍白现象,均为外周静脉给药病人,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
4、很快消失,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2护理体会 用药前评估 了解多巴胺的药理机制和特性 静脉输注多巴胺小剂量时[(μg/(kg·min)~μg/(kg·min)]作用于多巴胺受体,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中等剂量时[μg/(kg·min)~μg/(kg·min)],能直接激动β1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心搏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无变化或轻度升高;大剂量时[>μg/(kg·min)],激动α受体,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及尿量反而减少,由于心排血量及周
5、围血管阻力增加,致使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升高。如果大剂量应用时会加重血管壁痉挛,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使药液沿着血管走向渗透至血管外。 了解病人全面情况实地察看帮扶村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变化、社会事业发展和贫困户生活条件改善、精神面貌变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督查,有效督促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岗履职尽责。 用药前了解病人的病情以及局部循环与肢体活动情况。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关节处,避免在血液循环差的部位
6、穿刺,以降低对血管的损伤,保护血管,防止渗漏[2]。必要时可行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深静脉穿刺后由深静脉给药。 用药时的监护 多巴胺在1个部位持续输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6h,根据病人局部血管情况做调节,一般2条静脉交替使用,以减轻药物对局部血管的不良刺激。如果输注高浓度多巴胺溶液时,应尽量选择深静脉置管,并应用微量泵匀速输注。当班护士要加强责任心,多巡视,一旦发现穿刺部位皮肤苍白、花斑、触之温度偏低,应及时更换输注部位,对症处理。危重病人持续应用多巴胺时,应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我科56例应用多
7、巴胺病人中有3例出现皮肤苍白现象,均为外周静脉给药者,其余53例由深静脉给药者无此现象。出现皮肤苍白者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满意。由此可见,深静脉输注多巴胺安全有效,能最大限度降低多巴胺对穿刺部位皮肤和血管的不良刺激。 3体会实地察看帮扶村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变化、社会事业发展和贫困户生活条件改善、精神面貌变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督查,有效督促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岗履职尽责
8、。 多巴胺有兴奋心脏、舒缩血管、升高血压、增加尿量的作用,但长时间用药后可加重表皮血管壁痉挛,缺血缺氧而致血管壁的通透性提高,使药液外渗[3]。因此,应用多巴胺时应选择合适的静脉[4],必要时可选择深静脉置管,并使用微量泵匀速输注。护士应具备高度责任心,加强巡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对静脉的破坏,做好交接班,一旦发现局部皮肤、血管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对症处理,将危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黄俊.预防化疗过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