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口技》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口技》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

ID:29279972

大小:8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8

八年级语文下册 《口技》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口技》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口技》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口技》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口技》教案设计教学重点:①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调动情绪。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有一颗格外引人注目的璀璨明珠——口技。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口技》一课,就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的表演。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如置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二、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要求:①学生边听边划出疑难字词。②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轮廓。三、学生自读课文。要

2、求:1.形式不定,可默读、轻读、放声读。2根据注解掌握有关字词读音和释义,疏通文句内容,有疑即问。四、翻译课文五、学生齐读一遍课文,理清课文结构。说明:教师可以“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启发学生理清层次。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六、分析第一部分。1.齐读第1段。2.学生口述表演的地点、道具、气氛。3.思考:①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

3、“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说明表演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②“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参加宴会者无不是京城的名门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声抚尺,使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暗示表演者名声之大,技艺之高无人不晓,无人不服。③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第二课时一、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第2、3、4段。说明:应要求学生朗读得生动,有感

4、情。二、教师分发下列表格,要求学生完成。(见幻灯片)1.口技表演描摹了几幅图画?请进行简略概括?说明:三幅图画场景: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起群乱。2.请一位同学口述课文三个场景分别描写了哪些声音种类。思考:各场景的声音变化有何特点?有什么好处?明确:第一个场景的声音从“深巷犬吠”开始.写到屋中四人的不同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分而合;第二个场景“夫声起”、“妇梦中咳嗽”说明一家人由醒而睡,声音变小。尤其通过鼠倾盆器之言来衬托屋内的安静,甚是绝妙。由大到小,由密到疏,微闻余声;第三个场景情形急转

5、,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妇大呼”、“两儿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儿哭”、“犬吠”,再到各种风火声、救火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说明声音忽然变大,由少而多,由多到杂。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声音变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体现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艺。三、讨论分析,理解描写上的有条不紊、层次分明。1.第一段中统领或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是哪一个?第一段列数口技人的道具,对表现全文的中心有什么作用?2.第二段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的过程,是按怎样的顺序声

6、音变化的?这段中描写宾客的神态有什么作用?明确:口技人是按照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顺序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惊醒的过程的。这段末描写听众的神态。是对口技表演的侧面烘托。“伸颈”“侧目”,是写宾客听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所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这些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把口技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突出口技者表演之“善”。3.第三段所写的内容在表演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这一段写的是一家人由醒到又睡

7、的经过和宾客的情绪变化。这一段既是四口人吵醒之后的余波,又是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4、第四段从哪些方面直接描述了口技人表演的声音?这段中写宾客的表现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一段开头用一个“忽”字,连用三个“大呼”,表现了火着得突然,而且很大。紧接着连用三个“百千”,极写声音之复杂。又用“中间……百千齐作”写火势凶狠,用“又夹……泼水声”写大火中人们的行动。“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总写失火时声音之逼真。接着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盛赞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段末写宾客的表现,突出了口技者表演逼真的程度。5、第五段有什么作用

8、?先读后分析明确:突出舞台、道具的简单,反衬口技表演声响的繁杂、热闹,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口技,而不是借助于外物。再次突出表演者口技之“善”。PS:这一段似乎与第1段相重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四、写作特色1.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