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79470
大小:4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8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我的母亲》学案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四课我的母亲(课型:新授课)【理论支持】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合作
2、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我的母亲》的教案设计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解开镣铐后的舞蹈。对教师而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1.品味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2.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无私的母爱。3.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自主意识和探究
3、精神。二、具体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关键词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2.领会本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的特点;3.通过品味本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感受高尚无私的母爱,培养自己美好的情操;5.学习本文选取典型材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6.学习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作手法。在具体目标中,1、2、3、4是针对所有学生确定的,5是对中等生的要求,6是对优秀生提出的目标。【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材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2.学习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作手法;3.感受高尚无私的母爱,培养美好的情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
4、伸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无私的母爱。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3.收集并阅读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课内探究一、学1.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出背影(2)播放视频朗读,然后请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2.检查预习。(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课文的初步感受;展示收集并阅读的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以及读书笔记。3.圈点批注。(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出示幻灯片】1.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4个片段,同学们看看这四个片段主要集中在哪四节?(3—6)2.通过这些片段,你看到了一位怎
5、样的母亲?试用下面的句式说一句话。(读了这个片段中的“”这句话,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3.虽然作者的母亲很不幸,只活了短短的29年,就抛下三男二女,撒手人寰了,留给作者无尽的痛。但是,同学们想想看,是不是母亲只为孩子们做了四件事呢?为什么作者只选取这四件事呢?【设计第①②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课文的结构和内容;设计第③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取典型材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的写作手法。】(2)自主阅读,圈点批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的感情。②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出示幻灯片】批注要点1)重点词语用框框线2)关键语句(或写得
6、好的语句)用波浪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5)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批注(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这一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为合作交流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此外,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批注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能动笔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4.小组合作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要求各组在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用书面的形式对这三题的研读形成共识,并列出合作交流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7、,以便在班内交流】。二、导1.全班交流。(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语文新《课标》将“过程与方法”列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那么,在实际操作上,可设计3-5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即“多重对话”,通过组内同学间的合
8、作和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