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1.2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1.2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苏科版

ID:29267307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8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1.2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1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1.2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2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1.2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3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1.2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4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1.2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1.2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苏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 全等三角形教  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1.2 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1.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会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2.理解全等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全等图形的识别方法.3.经历平移、翻折、旋转等全等变换的过程,了解用图形变换识别全等三角形的方法.4.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确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理解平移、翻折、旋转等全等变换

2、的过程.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思路一、图片欣赏两个图形(见课件)有怎样的关系?学生观察图形,回答问题,加深对全等图形的认识.通过欣赏图片,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简单易懂,通过类比让学生体会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自然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并且揭示了课题.DEFABC二、新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如上图所示,是全等三角形,记作“”,读作“”.对应顶点有:A和D、、;对应边有:AB和DE、、;对应角有:∠A和∠D、、.注意:在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

3、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学生独立写出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学生写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几何语言,教师点评.∵△ABC≌△DEF(已知),∴AB=DE,BC=EF,AC=D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D,∠B=∠E,∠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通过类比容易归纳出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性质.让学生从中体会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化,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严谨性.三、操作思考操作要求:1.任意剪两个全等的三角形.2.利用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组合新的图形.3.小组内讨论交流.4.各

4、组代表展示.师:你是如何剪得的?你能摆出几种新图形?你是如何得到的?1.首先学生独立完成剪两个全等的三角形.2.利用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组合新的图形并且小组内讨论,气氛热烈.3.展示交流.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理解对应元素的同时,体会全等变换.设计“思考”DECABFABCDEFBADCEF思考:怎样改变△ABC的位置,使它与△DEF重合?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位置变化了,对应边、对应角的大小有变化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移、翻折、旋转等全等变换的过程.动画展示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四、尝试交流1.如图△ABD≌△CDB,若AB=4,AD=5,BD=6,∠ABD=30°,则BC=___,CD=___,∠CDB=___.ABDC2.如图△ABC≌△DCB,(1)写出图中相等的边和角.(2)若∠A=100°,∠DBC=20°,求∠D和∠ABC的度数.AODCB1.学生尝试完成1、2两题.2.利用展台学生代表讲评.设计尝试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同时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学生利用展台讲评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五、拓展延伸1.如图,△ABC≌△A

6、DE,∠C=50°,∠D=45°,∠CFA=75°,求∠BAC和∠BAE的度数.ABCDEF2.如图,△ABC≌△DEF,B与E,C与F是对应顶点.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可以使这两个三角形重合?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第一题.2.小组交流第二题.设计拓展延伸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六、课堂小结基础知识:从观察全等图形着手,类比归纳出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会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基本思想方法:用运

7、动变化的观点让学生经历平移、翻折、旋转等全等变换的过程,了解用图形变换识别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学生讨论小结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归纳、整理、表达的能力.七、课后作业习题1.2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布置课后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