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33703
大小:4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7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隆中对》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隆中对》 一、教材分析《隆中对》是一篇自读文言文,编排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前有《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后有《出师表》和《词五首》。第六单元共五篇课文。《隆中对》是人物传记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诸葛亮为刘备“信大义于天下”所作的对策。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后人称之为“隆中对”。这是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对战略形势所作的天才预见。人们常说“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新课标对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习这篇
2、文章,既要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又要让学生感受到诸葛亮作为“智慧之化身”的聪明才智,体会到刘备做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更可以借此感受整个的三国文化,还可以为下一课《出师表》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七、八年级两个学年度的学习,接触过了多篇文言文,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对照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能基本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他们的整体水平存在差异,在学习本课时,要兼顾各方面:既要引导较差的学生文对字词意义和句子翻译,又要拓宽较好学生的视野和加深他们深入的思考。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三、教学目
3、标1、掌握部分文言实词的用法,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知识目标)2、理解隆中对的课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能力目标)3、体会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精神(情感目标)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部分文言实词的用法,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难点:理解隆中对的课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三)、4、深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1、教师用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故事、谜语导入。 2、板书课题:23、隆中对 3、背景简介及解题 教师范读
4、 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学生参与,说出有关成语、谜底。 学生自读以读为主,以读促学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 规范字音、句读、语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翻译课文 3 (四)、品读课文、理解课文结构 (五)、探究课文, (六)、课后延伸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2、教师小结;第一部分(1)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第二部分(2)徐庶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
5、(3-5)刘备往见,诸葛亮详陈对策第四部分(6)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1、指导学生探究课文。2、教师小结:目标: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策略:曹操,不可与争锋 孙权,不可图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内修政理,外结好孙权依据:必要性:-----荆州可能性:------益州3、对于当时还是一个布衣的诸葛亮,刘备三次拜访,说明刘备对人才是怎么样?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收集与诸葛亮有关的民间传说, 学生讨论理解课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学生合作、探究课文。 学生合作、探究 阅读《三国演义
6、》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收集与诸葛亮有关的民间传说, 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 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 六、板书 23、隆中对3 / 亮自比:管仲、乐毅 隆
7、 庶推荐:
8、卧龙也
9、记
10、 备三顾:凡三往,乃见
11、事
12、 / 与曹不争 与要可盟
13、 中
14、 对
15、 占据荆益 奠定帝基
16、
17、 策
18、 修明政理 革除刘张
19、记
20、 和合四方 联吴抗曹
21、言
22、 对
2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