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二单元 练习方案一 新课标 人教版

赤壁赋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二单元 练习方案一 新课标 人教版

ID:29179964

大小:5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7

赤壁赋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二单元 练习方案一 新课标 人教版_第1页
赤壁赋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二单元 练习方案一 新课标 人教版_第2页
赤壁赋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二单元 练习方案一 新课标 人教版_第3页
赤壁赋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二单元 练习方案一 新课标 人教版_第4页
赤壁赋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二单元 练习方案一 新课标 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二单元 练习方案一 新课标 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赤壁赋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二单元练习方案一●知识建构●1、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遭到政治迫害,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到黄州已经两年。想到自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在七月十六日的夜晚,驾船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出了这篇千古名作——《赤壁赋》(文学史上称为前《赤壁赋》)。2、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号,四川眉县人。宋仁宗嘉佑二年进士,历官黄州知州,杭州知州,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卒后追谥文忠。苏轼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洵弟辙并称“三苏”并与合称为“唐宗八大家

2、”。代表作品是“两赋一词”(前后《赤壁赋》及《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作品或清旷奇逸,或清新隽永,或婉媚缠绵,各具神韵。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开豪放一派;在书法绘画方面也是宋代大家,与,蔡襄并称为“宋四家”。3、常识集锦: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在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定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4、基础指要:(1)字音:举酒属(zhǔ)客徘徊于斗(dǒ

3、u)牛之间酾(shī)酒临江驾一叶之扁(piān)舟(2)词语: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②纵一苇之所如:往③扣舷而歌之:敲击④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即使(3)词类活用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活用作状语②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③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④泣孤舟之嫠妇。泣:名词的使动用法(4)一词多义歌①扣弦而歌之:动词,唱②歌曰“……”:名词,歌词③依歌而和之:名词,歌声下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词,下面。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克,攻下。5、课文导读:(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

4、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

5、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范例示导●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如:到,往……去B.扣舷而歌之——歌:歌唱C.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伴侣D.少焉,月出东山之上——少:不多一会儿[解析]:此题的答案应选C项。因为C项中的“侣”“友”二字均为名词的

6、意动用法,应解释为“以……为伴侣”,而不能解释为名词“伴侣”。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中“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C.横行乡里,鱼肉百姓D.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大咸阳[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词活用的掌握情况。答案应为D项。“乌鹊南飞”的“南”是“向南面”的意思,是方位名词作状语,与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项。A项是一般性的名词作状语。B项“东”是方位名词作动词。C项中的“鱼肉”是名词作动词。3、下列各句中加点“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凌万顷之茫然。A、诵明月之诗,歌窈

7、窕之章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例句是一个用“之”后置定语的句子,“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与其结构相同的是D项。A项中的“之”是一般的结构助词“的”,B项用“之”提前宾语。C项中的“之”是“到,往……去”的意思。●学能检测●一、基础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rén)举酒属客(zhǔ)窈窕(yǎotiǎo)冯虚御风(píng)B.桂棹(zhào)旌旗蔽空(jǐng)嫠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