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76234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7
《对探究性、开放性地理试题的探讨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探究性、开放性地理试题的探讨http://www.DearEDU.com许元纯 冯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技能的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考试题也逐渐减少仅凭记忆的题目,而采用以能力立意命题。如“材料性试题”就是考查地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考生要从试题中提供的文字材料、数据或图表提取有用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近几年,又出现了开放性、探究性试题,如2005年广东地理试卷第35题,要求设计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实验。 2007年,将是我省实行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高考理念、试题形式、评价模式将会有较大的变化。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重视对地
2、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意味着探究性、开放性试题将会引起重视。今年是现行高考模式实施的最后一年,为了使高考能平稳过渡,不至于产生过大的落差,命题可能会考虑与2007年高考的衔接,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复习时要关注探究性、开放性试题。 下面列举若干例题,提出解答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供同学们参考。 例1: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比较说明海洋与陆地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 [参考答案]实验用材:水、沙子、烧杯(2个)、温度计(2
3、支)、带夹子的铁架台、大功率白炽灯、手表、纸笔等实验步骤:(1)在室内把装有相同体积水和沙子的两个烧杯放在铁架台两侧,把温度计分别插入水和沙子中,并用夹子固定。(2)用大功率白炽灯将水和沙子同时加热到相同温度,并记录此温度。(3)把步骤(1)的装置移到室外阳光下,观察升温过程,每隔10分钟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4)把步骤(1)的装置移回室内,观察降温过程,每隔10分钟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5)把记录的温度转绘成曲线图,比较水和沙子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从而得出结论。实验结论:水升温和降温都比沙子慢,即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小,说明海洋气温日较差比陆地小。
4、例2:利用以下材料来设计小实验说明温室效应现象。材料:两张黑色绘图纸、两个鞋盒、两只温度计、透明塑料薄膜。 [参考答案] (1)在室内把两张黑色绘图纸衬在两个鞋盒内。把温度计分别放在两个鞋盒底部,过一段时间,当两个温度计读数相同时,记录两者的温度。 (2)然后在其中一个鞋盒上蒙一层透明塑料薄膜,另一个不作任何改变。 (3)把两个鞋盒一起放在室外太阳光下均匀照射到的地方,温度计应该放在鞋盒两边的阴影处,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两支温度计各自的读数,照射时间为10分钟。 (4)10分钟后,同时将两个盒子拿回室内,放在阴凉处,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两支
5、温度计各自的读数,10分钟后实验结束。 (5)把记录的温度转绘成曲线图,比较两气温曲线:蒙有塑料薄膜的盒子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较快,温度较高;在阴凉处,温度下降较慢,10分钟后,温度较高。结论:透明塑料薄膜能让太阳短波辐射穿透,又阻挡了鞋盒长波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地理小实验重现自然原理。只有对地理概念、原理有较透彻理解,熟悉地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才能设计出简单、合理、便于操作和实施的实验,并用有关概念、原理指导、安排实验。如例1的“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值,所以实验设计、需用器材都要围绕如何让不同的对象在同等的外界条件下将最高温与最低温的
6、差值显示出来。注意实验步骤要完整、严谨,记录要详细,尽量减少人为影响,尽量使用实验室器材。对实验过程要分步骤进行描述,描述要具体、详细。除了上面两个小实验外,我校教师还设计并在课堂上演示了若干小实验,如“太阳高度的测定”、“模拟热力环流”、“模拟海水的密度流”、“模拟水循环”等。同学们在备考复习中,可用一定时间思考一下(不要花太多时间),根据所学的概念、原理,尝试设计一些小实验。 例3: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气候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 材料一:研究小组
7、从M地出发,如图1所示。 材料二: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100米降0.8℃。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100米降0.5℃。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100米升1℃。 材料三:气温与所容纳的水气的关系如图2所示。 阅读并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计算同一高度A、B两点的气温。 (2)在爬山过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气温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描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气差异。 (3)描述在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 (4)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为什么他们越往高处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参考答案] (1)A:22℃ B:2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