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反应的计算技巧点拨 学法指导

并行反应的计算技巧点拨 学法指导

ID:29176049

大小:19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7

并行反应的计算技巧点拨 学法指导_第1页
并行反应的计算技巧点拨 学法指导_第2页
并行反应的计算技巧点拨 学法指导_第3页
资源描述:

《并行反应的计算技巧点拨 学法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并行反应的计算技巧点拨张玉荣相同反应物由于量的不同,会发生不同的反应情况,这类反应称为并行反应。在解这类反应的计算题时,许多同学由于思路混乱而往往不能正确解题。本文结合氧族元素所涉及的这类反应,介绍解决这类反应计算题的技巧、方法和思路。一、氧族元素的三种反应1、在氧气中燃烧:如:和。2、和强碱反应:如:和。3、和碱反应:如:和。二、常见的题型1、只讨论一种情况:依据题目给定的条件,能够判断发生的具体反应,进行计算。2、全面讨论:题目给出的是不定量,需要发散讨论多种情况。3、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先判断产物是属于这类反应的哪一种情况,然后进行计算。三、解题基本思路和技巧1、写出两种物质可能发

2、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根据方程式找出分界点,所谓分界点是指刚好按照以上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的量。3、先根据分界点进行分段,再根据题目条件进行分段计算。四、典型例题例1.将和置于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维持容器内温度、压强不变(120℃、101kPa),若a的取值不同,则的氧化产物有可能不同。试讨论a的取值不同时,产物的成分和各自的物质的量。解析:反应方程式:(1)和(2)。即:当时,氧化产物只有S;当时,氧化产物只有。讨论:(1)当时,氧化产物全部为,此时少量,计算得。(2)当时,氧化产物是和S的混合物,计算时可根据上述的反应(1)和反应进行,在反应(1)中是少量的,由的量计算出

3、生成S的量以及消耗的量,剩余的和S反应生成,这样可得:,。(3)当时,氧化产物只有S,由元素物质的量守恒,得。例2.将一定量的通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低温下蒸干,得到固体物质1.67g,求固体的成分和各成分的物质的量。解析:用极值法判断。若产物全是时,此时的质量是1.26g;若产物全是时,此时的质量是2.08g。根据题意判断该题得到固体的成分为和的混合物。设固体中和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和ymol,依题意得:解得:即固体的成分是和,物质的量分别是0.005mol和0.01mol。例2的变形题:变形1: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26g时,求固体的成分和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变形2:得到固

4、体的质量为2.08g时,求固体的成分和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变形3: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3g时,求固体的成分和各成分的物质的量。解题方法同例2,请同学们试着练一下。五、练习1、一定量的和溶液反应,所得溶液中含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则参加反应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5B.1:2C.18:8D.8:112、在标准状况下将通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和各成分的物质的量。3、往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然后在低温下蒸干溶液,得到7.92g固体A。(1)推测固体A所有可能的组成,将其化学式填入下表(可不填满,也可补充):编号①②③④固体A的组成(2)通过计算确定固体A的

5、成分和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和质量。4、在一定条件下,将和混合点燃并使其充分反应,再恢复到原来的条件,求生成的的体积为多少毫升?5、在溶液中,通入气体(标准状况下),充分反应后,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和各成分的物质的量。[练习参考答案]1、D根据元素的物质的量守恒,S全都由提供,Na全部由提供,将产物中元素的物质的量加起来,可得答案。2、解:先根据题中的物质的量可得该题中的反应为和,所以溶液中的溶质为和KHS的混合物。设溶质和KHS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根据元素物质的量守恒可列式:解得答:溶液中溶质为和KHS,物质的量均为0.05mol。3、解:(1)固体A可能的组成有:①NaOH和;②;

6、③和;④。(2)利用例2的方法判断;若全是时,质量为7.8g;若全是时,质量为11.2g;若全是NaOH时,质量为8g。所以A物质只能是①或③。当为NaOH和时,可解得NaOH的物质的量为0.12mol,质量为4.8g;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质量为3.12g。当为和NaHS时,可解得的物质的量为0.0965mol,质量为7.527g;NaHS的物质的量为0.007mol,质量为0.392g。4、解:根据反应式:和计算可得的体积为55mL。5、解:根据题意可得到反应式:①和②,所以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和。的物质的量为0.075mol,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反应①完成后生成,剩

7、余,通过反应②后,生成,最后剩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