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70291
大小:10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7
《中考化学开放性试题分类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化学开放性试题分类解析李良http://www.DearEDU.com开放性试题是中考题多样化和时代发展的产物。是近年来中考的亮点,也是中考热点问题之一。这类试题具有题目设计开放、答案不确定、解题方法灵活多样等特点,其显著的优点就是让同学们通过对题目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后,展开思维的双翼,开放思想,去发现、发散、创新,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考虑问题的空间。这类试题有利于同学们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对培养创新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实例谈谈开放性试题的类型和解题策略。一、开放性化学用语题例1、
2、(黄石)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下列反应:①②③通过对上述3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你能总结出哪些规律性的结论(写出3点)?(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解析:本题是一道非常普通的简答题,但它的答案不惟一,同学们可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不被条条框框限制,从不同角度去寻找答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参考答案:从中可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有:(1)和都能在氧气中燃烧(或都具有可燃性),都可以作为燃料(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其产物中有水生成,说明物质组成中一定含有
3、氢元素(或上述3个反应都是氧化反应通常情况下,物质燃烧都需要氧气上述三个反应都需要点燃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二、开放性物质鉴别题例2、(四川)请用六种不同的方法区别氢氧化钙和稀硫酸两瓶无色溶液,只需写出试剂名称。方法序号所用试剂方法序号所用试剂(1)(4)(2)(5)(3)(6)解析:此题为结论开放性试题,既对酸和碱的性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同时又对不同离子的特征进行了针对性检验。解题的关键在于了解氢氧化钙和稀硫酸的不同性质,分析两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然后根据每种离子的特征性质,选择用以鉴别的试剂。参考答案:(1
4、)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试液、pH试纸)(2)锌(或其他活泼金属)(3)氯化钡溶液(或其他可溶性钡盐)(4)氢氧化钡溶液(或不溶于水的碱)(5)氯化铁溶液(或氯化铜溶液)(6)二氧化碳气体(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三、开放性图像题例3、(盐城)下图为海水和人体中部分元素的质量分数:读图后,你从中得到的信息有(至少写出两点):(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海水和人体部分元素含量的信息。(1)进行体系内比较,可得出元素含量不同。(2)进行
5、体系间的比较,可得出海水和人体中氧元素、氢元素、水含量,非金属和金属元素的种类及含量,组成物质的不同等。本题多解,思路一定要开阔、大胆,比较要具体。参考答案:(1)海水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都是氧元素(2)氢、氧元素的含量约占海水中所有元素总质量的96.5%(或海水中的主要物质是水氢、氧元素的含量约占人体中所有元素总质量的75%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四、开放性推断题例4、(广州)A、B、C、D、E、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D是盐,E是酸。它们相互间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①C+E=A+2F②2B+E=D
6、+2F③A+2B=C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_________,E.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发散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可用排除法结合反应表达式进行推理。已知E为常见的酸,则E应为稀硫酸或稀盐酸,酸能和活泼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等物质反应,结合反应表达式①③分析C不为碳酸盐,若为碳酸盐它可和酸反应放出气体
7、;也不为其他盐、活泼金属、碱性氧化物,原因是C在①中为反应物,在③中为生成物,且是沉淀,因此C必为不溶性碱,如或等。因为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结合题给信息,则A是可溶性盐,F为水。已知A、D是盐,再结合反应②③分析,B必为可溶性碱,如NaOH或KOH等。对各物质的确定还应结合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来推断。在此基础上不难写出有关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参考答案:(1)F.E.(2)反应①:[或或]反应③:[或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五、开放性实验设计题例5、(南昌)如下图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
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才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2)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