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37602
大小:211.5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数学必修2教学设计 主备人夏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必修2教学设计主备人:夏斌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及解析1、内容:(1)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斜率公式;(2)直线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函数关系。2、解析:本节是人教版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第一课时,是高中解析几何内容的开始。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是用坐标法研究直线性质的基础。本课不仅要理解两个概念、得到一个公式,更要了解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本课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的作用。
2、倾斜角从几何角度描述了直线的倾斜程度。课本结合具体图形,在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中给出倾斜角概念。斜率从代数角度描述了直线的倾斜程度。课本借助“坡度”引出斜率概念。定义给出了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沟通了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的关系。“坐标法”与数形结合思想是本课内容蕴含的核心思想。教学重点: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及斜率公式。教学难点:倾斜角概念的形成及直线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二、教学目标及解析1、目标:(1)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掌握斜率公式的应用;(3)结合三角函数掌握直线倾斜角与斜率之
3、间的函数关系;(4)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2、解析: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的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引出直线的倾斜角概念。结合动画演示,明确倾斜角的取值范围。②借助坡度概念引出斜率概念,让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③能根据斜率的概念,掌握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斜率的计算公式,求出直线的斜率。④初步了解坐标平面内的图形是如何进行量化和代数化的,了解“坐标法”。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学生知道的。但如何认识直角坐标系这一“参照系”下
4、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过一点的直线之间的不同点,再类比实际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从而发现需要增加的量,以及如何描述这个量,最后形成倾斜角的概念。2.引入斜率的概念时,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坡度概念),引导学生把这个同样用来刻画倾斜程度的量与倾斜角联系起来,并通过坡度的计算方法,引入斜率的概念。因为在这节课里学生是初步接触坐标法,所以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如何从形转化到数的过程上,知道倾斜角和斜率都可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3.探究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从学生比
5、较熟悉的正切函数图象入手,通过倾斜角的取值范围确定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四、教学支持条件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借助计算机工具和几何画板,从激励学生探究入手,讲练结合,直观演示能使教学更富趣味性和生动性。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引言解析几何是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和费马共同创立的。解析几何的创立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数学从此由常量数学进入变量数学时期。解析几何由此成为近代数学的基础之一。本课时我们将研究最基础的知识——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并在其学习过程中体会和感受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基本
6、方法和思想。【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学习的新内容的特点及意义。 (二)问题情境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位置的要素有哪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寻找新内容的生长点。(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而这两点确定的其实是直线上的一点及其方向,明确过一点不能确定一条直线。问题2:如右图,两条直线有何不同之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过定点的不同直线,其倾斜程度不同。从而发现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倾斜程度也能确定一条直线。问题3:应如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设计意图】探索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的几何
7、要素,由此引出倾斜角的概念。(三)新课讲解1、倾斜角1)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与轴相交时,以轴为基准,轴正方向与直线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82页倾斜角的定义,并尝试根据定义在下列各图中标出直线的倾斜角:问题4:标注直线倾斜角时要注意定义中的哪些关键词?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轴正方向;直线向上的方向。(两个方向)【设计意图】及时反馈学生对倾斜角定义的理解。问题5:直线与轴的位置除了相交,还有哪些位置关系?(平行、重合)问题6: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研究所有直线与其倾斜角的关
8、系,将定义具体化,全面化,并得到倾斜角的取值范围。规定:当直线与平行时,倾斜角为.2)倾斜角的范围:问题7: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表示倾斜程度的量?【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并引导学生建立坡度与倾斜角的关系,从而引入斜率的概念。(学生活动)阅读课本83页。2、斜率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