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04226
大小:7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自我小测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自我小测人民版选修1基础达标1.下图中,战国时期韩、赵、魏都城的相应标号依次是…( )A.②③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③②①2.我国完成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主要是通过…( )A.兼并战争B.变法运动C.国家统一D.发展生产3.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鼓舞士兵作战的勇气 ②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④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下列关于秦国二
2、十等爵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以军功奖赏为中心B.它按军功大小授予二十个等级的爵位C.它导致民间私斗盛行D.它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5.战国时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战争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6.《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
3、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遭受变法打击的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激化阶级矛盾的是( )①连坐法的推行 ②轻罪重罚 ③户赋、劳役沉重 ④重农抑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这能说明的史实是…( )A.春秋诸侯争霸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度D.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综合运用9.商鞅变法对秦国乃
4、至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商鞅的结局却是悲惨的。据此完成:(1)商鞅变法对秦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商鞅变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商鞅出现悲惨结局的原因有哪些?你从中能得出什么认识?拓展探究10.阅读下列有关商鞅变法前的一场论战的材料: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同‘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三代(夏、商、周)不同礼而王,五伯(霸)不同
5、法而霸。知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请完成: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商鞅与甘龙、杜挚之争。要求:表述要成文,限180字左右。答案1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只要熟知“战国七雄”的分布图,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根据教材战国形势图可
6、知,“七雄”中的赵、魏、韩是由北往南分布,其都城方位亦然。依照题意,韩、赵、魏都城相应标号分别是图中的①③②。故答案是B项。答案:B2解析:我国完成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是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变法运动汇成一股时代潮流,先后进行了100多年,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答案:B3解析: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有利于鼓舞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答案:D4解析:商鞅变法规定,严厉禁止私斗,凡擅自私斗者,视情节轻重,处
7、以不同的刑罚。答案:C5解析: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A6解析:由材料意思可知“人”是反对变法的,因此应是遭受变法打击的贵族。答案:A解析:重农抑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不会激化阶级矛盾。答案:A78解析:社会制度的变革是指废除奴隶制,建立封建制。答案:C9答案:(1)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达到强兵的目的,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并不断取得胜利。(2)商鞅变法,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实现了富国强兵,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为结束中国的
8、分裂格局、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基础。(3)原因: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最高领导者的保护。认识:任何改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历史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10解析:本题属历史小论文式题目,是前几年历史高考题题型之一,最近几年高考题未出现此种类型的题目。本题提供五段材料,题目设计要求“依据材料,结合背景回答商鞅与甘龙、杜挚之争”。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懂材料的含义,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及教材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结果等方面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