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

ID:29098223

大小:3.77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导引本专题主要讲述的是近代中国出现的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潮流,大致经历了新思潮的萌发、维新思想的成熟、民主共和思想的兴盛、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潮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等几个阶段,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中日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促进了思想的解放;20世纪初,孙中山倡导民主共和,发动了辛亥革命;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2、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指导中国革命,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把握基本线索:注意历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发展演变的整体线索,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体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2.加强联系比较:注意联系当时中国社会的背景和当时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由此来分析理解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和每一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异同与特点。注意与必修一政治救亡、必修二近代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变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3.树立正确观点: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

3、是地主阶级的探索还是资产阶级的道路在中国都行不通。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情景问题切入京师同文馆是在洋务派“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于1862年8月设立的,以教授外语和西学为主,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洋务人才。但遭到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正式开学时只招到了十名学生,但它是清末最早的洋务学堂,是我国第一所官办的外语和西学学院。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在这交汇与碰撞中谁输谁赢?鸦片战争后,中国是如何艰难迈上近代思想文化征程的呢?学习目标引领课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

4、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难点“中体西用”和西学东渐的思想阻力。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目“睁眼看世界”讲述近代中国新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影响。本课第二目“维新变法”讲述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概况及影响。本课第三目“走向共和”讲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探索民主共和的思想历程。 三目呈递进关系,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 ①闭关锁国 ②鸦片战争 ③抵御外来侵略 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⑤四洲志 ⑥海国图志 ⑦师夷长技以制夷 

5、⑧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 ⑨师夷长技以自强 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民族矛盾尖锐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变法 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专制君主 天演论 进化论 爱国主义 君主立宪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1894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 1905 建立民国 1907革命建立共和政体民主思想舆论君主立宪1912民主共和国重难疑点探究1.对“睁眼看世界”新思想的评价消极:由于这个时期中国人刚刚从闭关锁国的状态下惊醒,不仅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肤浅和感性的,而且对本国封建

6、主义的认识同样也是不深刻的。他们不懂得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源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更不知道挽救民族危机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改变这种制度。而林则徐、魏源他们也不可能超越这个时代的局限,再加上阶级属性的束缚,使他们爱国,却与忠君相联系;他们有维新的倾向,却维护旧的统治秩序;他们想有所改革,却意在延长清王朝的寿命。所以他们的主张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也没有付诸实施,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也非常有限。积极:他们却开启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大门,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国社会转折时期思想界所起的深刻变化,代表了中华

7、民族不甘落后、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他们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启迪和召唤着后来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他们是近代中国人民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特点:(1)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2)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成因:(1)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新思想,以减少变法的阻力。(2)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

8、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是社会实践的产物。(3)康有为本人是一位古文经学大师,对儒学有很深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采取“儒学”方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评价:(1)进步性①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