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关于《极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加铺结构与施.doc

福州大学关于《极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加铺结构与施.doc

ID:29090349

大小:4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6

福州大学关于《极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加铺结构与施.doc_第1页
福州大学关于《极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加铺结构与施.doc_第2页
福州大学关于《极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加铺结构与施.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福州大学关于《极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加铺结构与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福州大学关于《极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加铺结构与施工技术研究》成果申报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的公示根据《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推荐工作的通知》(闽科奖办〔2018〕7号)要求,现将拟申报2018年度福建省科技奖的《极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加铺结构与施工技术研究》成果的相关内容公示如下:一、项目名称:极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加铺结构与施工技术研究二、推荐奖种: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推荐单位:漳州市科学技术局四、项目简介:以近年来漳州G319国道、208省道在极重载交通作用下出现水混凝土泥路面病害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路面结构组合设

2、计创新与施工技术创新,重点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后在较短时间内又出现的碎板、断板、错台、纵裂问题。同时,针对旧路面打裂压稳改建相应的基层协同厚度设计,极重载水泥混凝土面层下沥青隔离功能层结构与材料设计、高约束边界设计,沿河路基脱空沉降的高聚物注浆处治技术,以及高地下水位低路堤的防排水系统设计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并铺设试验路,对施工过程和施工后外部环境与路基路面内部各个环节的作用机制进行监控和分析,评价处理效果,进而形成契合福建省地方地理气候特点的极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与施工技术。涉及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病害发生的诊断调查病害路段旧板破碎状态、排水系统、边坡位移与库水位,以及所处

3、位置的地下水水位、路堑承压水与水力路径、地质状况等气象环境调查,同时进行该路段的轴载和车速调查。2.路面错台、断板、纵裂成因机制的调查与理论分析通过对基层溶蚀、面板翘曲、面板脱空、面板约束、基层与地基的因素、重车轴载的作用、气候的作用(雨水)、地下水、路基土的累积变形等各种因素的调查分析,研究路面病害成因及发展机制。3.病害处治技术通过病害成因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理论计算分析,拟定处理方法,并通过铺设试验路来检验处理效果。4.极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下面层沥青隔离功能层结构与材料设计研究拟通过室内理论研究与数值计算分析,室内沥青隔离功能层结构与材料试验、现场修筑实验路的方法,开展相关

4、力学与材料性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极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高约束边界设计及防早期开裂施工技术研究。拟通过室内理论研究与数值计算分析,研究极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高约束边界设计方法与构造尺寸,通过室内早龄期混凝土材料试验、现场修筑实验路的方法,开展在高约束条件下防早期开裂施工技术研究。6.试验路工程效果的数据监控通过对施工过程和施工后外部环境与路基路面内部各个环节作用机制的监控和分析,评价处理效果,总结成套的山区重载交通水泥路面结构设计方法。五、主要完成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公路局、福州大学。六、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1、傅佳学:项目总负责2、胡昌斌:技术总负责3、蔡文生:方案实施与项目组织4、贾

5、凌雁:数据分析与项目联系与协调5、苏志冷:工程应用负责人6、林展珠:现场组织协调与应用技术指导七、培养硕士研究生论文1、刚性路面沥青夹层早龄期—服役期影响机制研究2、重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动力作用效用研究3、湿热地区刚性路面加铺沥青车辙防治技术4、山区公路重载车辆作用下刚性路面动力学行为研究5、路面水泥混凝土早龄期损伤特性研究八、推广应用情况2014年省道208线开始大修,针对不同路况,采用旧路面打裂压稳后进行加铺新结构层的设计方案进行改造。为提高工程质量,满足极重载交通条件下道路服务服务性能,采用了“极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与施工技术研究”项目中关于设置沥青功能夹层和小板块划分等研

6、究成果,在水泥面板和基层之间设置了沥青功能夹层,并在其上设置土工布。同时,为使路面板块受力更合理,将板块长度由原来的5m更改为4.0m及4.5m。并在硬路肩与水泥路面之间加密拉杆设置,增强水泥面板的整体性。本工程于2014年上半年开工,加铺面积为31117m2。施工改造后在极重载交通情况下运营近4年,该路段除个别路段因地基问题导致的路面裂缝之外,大部分使用效果良好,路面表面没有出现断板、沉陷等病害。2015年,国道324线漳浦路段开始实施“白改黑”路面大修。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了“极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与施工技术研究”项目中关于水泥路面加铺沥青技术指标与标准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导了改性沥

7、青和改性乳化沥青的选择和材料设计、集料选择与指标控制、SMA的配合比设计和关键技术控制、混合料拌制与摊铺等工序。在沥青混合料拌合和摊铺过程进行了严格的过程控制,采用红外测温仪和无核密实度仪及时跟踪摊铺温度和路面压实度。同时严格检查各施工环节(路面处置、施工过程中的拌和、摊铺、压实等各环节),确保了沥青路面工程质量有效控制。施工改造后该路段在极重载交通下运营近3年,目前使用效果良好,未出现车辙、坑槽、裂缝等病害。自本公示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