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答司马谏议书分层练 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9.答司马谏议书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D )A.盘庚(gēng) 见恕(shù) 度义而后动(dù)B.强聒(shé)胥怨(xū)谏议书(jiàn)C.怨谤(páng)壬人(rén)不恤国事(xù)D.膏泽(gāo)会晤(wù)汹汹然(xiōng)2.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 )A.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特:特殊。B.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悔:后悔。C.虽欲强聒强聒:强作解说。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区区:情意真挚。3.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某启
2、:昨日蒙教/临川王某记B.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C.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邹忌修八尺有余D.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4.用现代汉语下列翻译句子。(1)人习于苟且非一日。(2)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参考答案(1)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2)那众多的反对者怎会不对我气势汹汹呢? 5.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B.“今君实
3、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这一句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的话。C.“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这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表明王安石因工作很忙而不能与司马光见面的歉意。6.(2017·重庆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D )A.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B.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4、…C.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7.(2017·山东昌乐月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C )A.盘庚之迁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B.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C.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天下怨谤也D不恤国事今日当一切不事事8.下面翻译错误的两项是(AC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译文:私下认为与您同游相处也有很长时间,但是在处理问题上意见总不一致,是因为所持的方法不同的缘故。B.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
5、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译文:现在您责备我的,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事,招致天下人的埋怨和诽谤。C.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译文:盘庚迁都时,连百姓都埋怨,并不特别是朝廷的士大夫而已。D.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译文: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也不干,墨守以前的陈规旧法,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9.下列叙述和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B )A.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人私交很好,但政见却不同。B.王安石为自己在位日久却没能帮助皇上施恩百姓
6、而知罪,所以要推行改革。C.王安石批判了士大夫的保守思想,用盘庚迁都之事,表明自己矢志改革的决心。D.王安石批驳了司马光的意见,针锋相对而文笔犀利,注意分寸而入情入理,既表明决绝的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理。10.导学号86034138(2017·江苏常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
7、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
8、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名义和实际 ②以膏泽斯民 给以好处,使……得到好处(受到恩泽) ③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做事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C.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D.北方有侮臣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