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046869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6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中华书局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习目标】甲午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知识梳理】1.1894年7月25日凌晨,日本舰队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2.1894年9月中旬,在黄海海面,中国北洋舰队突然遭到日本舰队的进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海战,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向吉野号撞去,全舰25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3.甲午海战中,李鸿章故意夸大损失,一味强调“避敌保船”,使日军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渤海、黄海的制海权。4.1895年初,日本陆军包抄了威海卫后路,又以海军封锁港口,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丧权
2、辱国的《马关条约》。5.《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二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6.《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课堂导学】1.简述黄海战役。答:黄海战役是1894年9月,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史称黄海海战。双方实力对比基本相当,但北洋舰队舰龄老,航速低,射速慢;日舰新,射速快,又是主动偷袭,略占优势。中国官兵临危不惧,英勇杀敌。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和广大官兵英勇战
3、斗与船同沉,表现出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次战役中,日舰5艘受重伤,首先撤出战场。北洋舰队损失5艘战舰,但主力存,仍可继续作战。但是李鸿章故意夸大损失,一味强调“避敌保船”,使日军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渤海、黄海的制海权。战争形势直转而下。2.说一说《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答:割地,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开始巨额赔款勒索和借机控制中国财政,使中国人民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中国财政陷入危机;开放口岸,让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开设工厂,便利外国资本输出。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内外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
4、:①割地,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②巨额的战争赔款相当于全国3年的财政收入,清政府无力承担,只能向英、法、德、俄贷款,不但利息很高,还以海关、税收、财政管理权抵押。③中国社会长期腐朽落后,国贫民弱,动荡不安,军阀混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改革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中华民族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富国强兵之路。④中国人民民族救亡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的反抗侵略斗争高涨。⑤日本利用巨额赔款发展自己,
5、很快挤进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野心勃勃地走上了侵略中国的道路。4.甲午中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为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挑起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是中国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北洋舰队的基地是(C)A.旅顺 B.大连 C.威海卫 D.马尾2.“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说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在中日黄海战
6、役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B)A.佟麟阁B.邓世昌C.戚继光D.赵登禹3.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A)A.邓世昌 B.刘步蟾 C.林永升 D.丁汝昌4.“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D)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5.李鸿章创办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B)A、朝鲜战场上B、黄海战役中C、威海卫战役中D、辽东战役中6.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最主要的原因是(D)A、将领
7、贪生怕死B、日军强大C、兵卒无士气D、清政府腐败7.《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B)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新航线8、与《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D)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9.“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B)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10.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
8、A)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思维拓展】一、讨论: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