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037140
大小:2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6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7《孔孟论学习》同步练习1 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孟论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孟子、《论语》、《孟子》,“四书”“五经”等背景资料;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3.理解积累由本文衍生出来的成语。学习过程:孔子孟子3.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前289)名,字,战国人。被后世人尊称“”.他是儒家学派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家。4.《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著的。1.孔子(前511-前479),名,字。国人。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的著作。●课前热身:课前多用几分钟,上课自如又轻松!.5.《论语》、、、《孟子》被南宋时的朱熹合称为“四书”。6.“五经”是指、、、、。●自
2、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1、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课文,给下列加点字主音。论语 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悱不发 举一隅 奕之为数 辟若掘井流杵也弓缴九轫2、解释带点字词: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可以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是知也不耻下问知之好之乐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复也孰不顺成与古人居与古人谋深造之以道自得之居之安资之深逢其原虽有易生之物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奕通国惟奕秋之为听思援弓缴俱学弗若为是非然及泉掘井犹为尽信书吾于《武成》二三策至仁流杵3、写出由本文中演化而来的成语,并解释。4、句子翻译: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3、。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⑸受学重问,孰不顺成?⑹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⑺虽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⑻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⑼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⑾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合作交流完善贵在交流,成功源于合作!(温馨提示: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的疑难问题,从6号发言依次补充、纠错,并将小组解决不了或有疑惑的题号写在各自的黑板上。)●展示讲解只做观众的人,永远拿不到金牌!(温馨提示:在显示疑难问题的黑板前讲解疑难问题,其他学生补充质疑。)第二课时学
4、习目标:1、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进一步理解运用课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体会它对学习的指导意义,并能对其分类;3、了解议论文三要素,能较为准确地辨认论证方法,初步感知论证方法的作用。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认准目标才能更好的完成它)二、相关知识链接: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一篇
5、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西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三、课堂探究:(一)自主
6、学习1.我的理解:(填写文中的段序号)文章讲学习方法的有:()文章讲学习态度的有:()文章讲学习原则的有:()文章讲学习意义的有:()2、根据自己的理解默写名言警句:①既强调复习的重要,又告诉我们要以学习为乐:。②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③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④读书要有怀疑批判精神:。⑤学习有实事求是的态度:。⑥学习要有虚心好学的态度:。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⑧自主学习是正确的方法:。⑨阐述“启发式”,强调“学生第一性”原则:。(二)合作研讨:1、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谈谈孔子和孟子在论学习时都是用了哪些论证的方法?2、《论语》的议论方式与《孟子》有什
7、么不同?(从论证方法去考虑)(三)展示讲解(课堂大舞台,看谁展风采。各组出一名代表展示你们的收获或提出你们的疑惑)四、巩固提升(一定要自主完成,相信你一定行)阅读理解: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暴( ) 奕( ) 诲( ) 鸿鹄( ) 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