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doc

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doc

ID:29037077

大小:36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16

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doc_第1页
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doc_第2页
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doc_第3页
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doc_第4页
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二节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一、背景资料背景资料1.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发展  拉瓦锡根据实验,在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出报告指出:物质燃烧或金属在空气中燃烧并不是燃素学说所谓脱去燃素的分解反应,而是金属和氧化合:金属十氧=金属氧化物  物质跟氧化合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这就推翻了统治化学界达百年之久的燃素学说,我们今天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诞生了。  拉瓦锡于1783年才宣布他的化学理论的革新,拉瓦锡夫人还仪式性地焚烧了斯塔尔的书和燃素学说的书籍,以标志新化学的开始。的确,拉瓦锡的燃烧的氧化学说开拓了化学的新时代。恩格斯对拉瓦锡的燃烧的氧化学说给予很高评价

2、,把燃素学说之于燃烧的氧化学说与黑格尔辩证法之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相比拟,燃烧的氧化学说使过去在燃素学说形式上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过来了,而批评普利斯特里等坚持错误的燃素学说的人,由于被传统的燃素学说所束缚,“本来可以推翻全部燃素观点并使化学发生革命的元素,在他们手中没有能结出果实”。  以上介绍的是氧化一还原反应理论的建立过程或者说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是以氧的得失为基础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就是我们以化合价升高(氧化)、降低(还原)一为基础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第三阶段是以电子得失(得电子为还原,失

3、电子为氧化)为基础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  从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的历史,即人类经过千辛万苦才弄明白燃烧的本质的史实,我们可得到下列几点启示。  第一,科学的发展是由生产和科学实验水平决定的。  第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几代人或几百年、几千年人们劳动的积累,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改正错误,才达到比较正确的认识。  第三,要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勇于实践。实践是发现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  第四,现在大家公认的理论,它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它还有缺点或错误,在人们的实践中,还要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向前发展。背景资料2.湿法冶金的起源湿法冶金:亦称

4、“水法冶金”,即在溶液中,特别是在酸、碱、盐类的水溶液中冶金作业的总称。属于湿法冶金范畴的有:浸出、过滤、沉淀、结晶、萃取、离子交换、水溶液电解等过程。湿法冶金适于处理金属含量较低和组分比较复杂的原料。其综合回收率高、劳动条件较好、广泛用于有色和稀有金属,如锌、铀、稀土金属等生产。在宋初,我国发明了胆水浸铜法,是湿法冶金技术的起源。刘安是我国西汉时的炼丹家,他著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着“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说铜遇到铁时,就有铜生成。实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铁和可溶性的铜盐发生的置换反应。这一发现要比西方国家早1700多年。在宋朝时采用这一方法炼铜已有相当

5、规模,每年炼铜达5×105kg,占当时铜产量的15%—25%。这种炼铜方法在我国最早,是湿法冶金的先驱。二、实验探究神奇的阿拉丁神灯-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一、实验步骤:  1.取一个125mL之锥形瓶并附瓶塞。  2.加入30-50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于上述瓶内。  3.将约2g的碘化钾固体填装入茶包内,小心地将茶包袋口封紧,如图一所示。  4.将捆好之茶包悬吊于锥形瓶之瓶颈处,在瓶口塞入塞子以使茶包保持悬空,如图二所示。  5.取出塞子让茶包掉入过氧化氢溶液中,随即产生大量的烟雾,而获得神灯内巨人出现时之效果,如图三和图四所示。二、讨论实验原理和相关的问题

6、:  1.这个实验牵涉到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产生氧气和水蒸气,总反应式为:2H2O2(aq)→O2(g)+2H2O(g)+Q  2.这个实验以两步进行,而IO-为反应的中间物质。  H2O2(aq)+I-(aq)→H2O(l)+IO-(aq)+Q  H2O2(aq)+IO-(aq)→H2O(g)+O2(g)+I-(aq)+Q  3.过氧化氢在常态下分解速率不快,加入碘化钾后瓶内立即发生剧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与水气,显示碘化钾在反应中发挥了催化作用。  4.这个实验所产生的大量气体是什么?(这个实验所产生的大量气体是由过氧化氢分解所产生的氧气与水蒸气。)  

7、5.有其它物质可以代替碘化钾参与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吗?(可以使用二氧化锰代替碘化钾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四、注意事项:  1.可使用固体的MnO2代替固体的KI,来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2.实验配置H2O2前,应戴上手套以避免皮肤接触到H2O2而造成灼伤。  3.教师在演示前必须事先预作,以确定反应发生所产生烟雾状水蒸气之效果,准确控制H2O2浓度与KI之用量。(注意:H2O2浓度过高会使反应过于激烈而瞬间产生大量氧气及水气喷出。)三、网络导航http://apjiaoyu.go.nease.net/new_page_3-15.htm谈谈初中

8、化学总复习http://www.lty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