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体验促成数学概念的建立.doc

多维体验促成数学概念的建立.doc

ID:29010353

大小:2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5

多维体验促成数学概念的建立.doc_第1页
多维体验促成数学概念的建立.doc_第2页
多维体验促成数学概念的建立.doc_第3页
多维体验促成数学概念的建立.doc_第4页
多维体验促成数学概念的建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维体验促成数学概念的建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维体验促成数学概念的建立——小学数学“克和千克”课例分析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小学黄安江一、问题提出在小学数学课中,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然是数学概念。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抓好概念课教学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这次我们数学教研组就是围绕“如何开展概念课教学”开展研究。我们选择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克和千克”。教学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节课比较难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缺乏认识。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轻重有

2、了感性的认识,但对质量观念还十分淡薄,对于正确使用质量单位描述身边物体的质量等方面更是陌生。况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二是学生的体验活动多停留于表面。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而且“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缺乏感受与体验。因此,让学生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是有一定难度的。三是教学具的准备比较繁琐。教学计量单位的课往往需要大量的教学具,给教学准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时为了省去麻烦,有的教师在操作时就以图片或动画视频等代替必要的实物操作,使得学生体验不深,计量

3、单位的观念得不到很好的建立。为此,我们让每个学生都做了课前调查,以了解学生在学习“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之前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储备,发现学生的“质量观念”的现状,为学习“克和千克”寻找教学的切入点。二、课前调查的目的1、在具体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品质量的关注。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观念。三、实践过程与分析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及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①数学概念的引入。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②数学概念的形成。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③数学概念的巩固。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

4、念。所以我们也是围绕这三个环节,并基于学生的认识来设计教学,帮助孩子们建构概念。片段一:直观认识概念(请两位(身高、体重各不相同的)学生上台当模特)师:请问这两位同学在体重上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又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这两个同学的轻重呢?生:一个重,一个轻。可以用斤、公斤、克、千克、吨来表示。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两个常见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师:大家都在哪里见过克和千克呢?生:在超市卖的物品的包装袋上。……这一环节的设计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带着学生走进生活,感受克和千克在

5、生活中的意义,引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片段二:多维度的体验师:“克”是一个很轻的质量单位,那1克有多重呢?一个2分硬币大约就是1克重。请大家掂一掂,看看有什么感觉?生1:很轻。生2:感觉好像没有东西。师:找一找,我们学具盒里还有哪些物体大约是1克重的?(一颗珠子、两个回形针都是大约1克重的东西。)师:你们想感受一下10克有多重吗?生:想。师:请大家从学具盒里拿出10个小圆片(1个小圆片也是大约重1克),看看又有什么感觉?生:也是很轻。师:100克呢?请大家掂一掂我们的学具盒,学具盒大约重10

6、0克。师:请大家估一估:我们的语文书大约有多重?生1:180克。生2:170克。生3:200克。师:我们用秤称一称,看看谁估得最准确或最接近。(大约是200克)。……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先以自己已往的经验和感觉说说1克有多重,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基础,又让学生经历从迷惑到顿悟的过程。然后通过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称一称的数学活动,了解1克有多重,帮助学生建立1克的观念。再让学生感知10克、100克的重量,为下面估测物体的重量作参照,也为下面逐渐过渡到1千克作准备。片断三:返回生活应用师:请大家估一估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重?生1:150克。生2:175克。师:下面我们来称一称

7、,看谁估得最准确或最接近。大约是150克。师:现在再请大家估一估自己小组组长的书包大约有多重?生1:3千克。生2:5千克。生3:2千克师:想不想知道刚才两位同学的体重是多少?(教师称出其中一个较胖的学生体重是45千克。)师:请大家估一估另外这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生1:20千克。生2:35千克。生3:2千克。师:我们来称一称,看谁估得准?(称出这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25千克)……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给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让学生经历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再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