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999321
大小:91.45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2-15
《盾构穿越浅覆土江中段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八章四、盾构穿越浅覆土江中段施工技术南线隧道江中段(349~806m)东起浦东防汛墙,西至浦西防汛墙,全长共457m。在717环后进入缓和右转曲线,隧道纵向坡度从349~538环为下坡直线段,坡度为-3.45%。 539~633环竖曲线段,曲率半径为R=1500m,634~806为上坡直线段,坡度为2.89%(参照隧道设计院调坡设计草图)。本掘进段穿越浅覆土区,最小覆土仅为7.4m(按调坡后隧道上部覆土计算),远远小于盾构的直径,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为了保证盾构安全穿越江中浅覆土区,在348环至388环近40环的掘进过程中进行浅滩沉降监测施工,再次调整各类施工参数,摸
2、索泥水平衡盾构穿越河床经验。 1主要技术措施及要求 (1)掘削管理及控制要求 ①盾构开挖面泥水压力的控制 因为开挖面泥水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当由于某些原因变化时,平衡就可能被打破。所以无论是在掘进阶段还是停止掘进阶段都应注意泥水压力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使泥水压力尽可能地接近设计泥水压力。穿越河床切口水压设定值在实际取值时还考虑潮位变动情况。开挖面泥水压力控制在设计泥水压力的±0.2kg/cm2之内。 ②掘削干砂量管理及控制 掘削干砂量也是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根据送、排泥的流量计和密度计测定的各种流量和密度,从这些数据中,对送、排泥浆中包
3、含的掘削干砂量的体积进行积算,来反映盾构每环推进掘削下来的土体量。 计算式: 式中:Hd(t)——排泥流量 Hm——排泥密度 Sd(t)——送泥流量 Sm——送泥密度 Gs——真比重 可根据中央控制室监视盘所显示的掘削干砂量、管理值(即理论掘削干砂量)作比较,如果两者之间有差距,则能判断开挖面的崩塌剩余挖掘量、超挖量及地质变化等情况。 每环理论干砂量: B理论=含泥率×掘削截面积×掘进距离(m) ΔB=B-B理论 b=ΔB/B理论 式中:ΔB——超挖干砂量
4、 b——超挖率 当b>20%时,使用土层探测装置,以便及时掌握切口正面土体塌方情况,并及时反映。 在实际掘进过程中发现影响干砂量变大的原因: ·切口水压太低 ·推进速度太慢或变化太大 ·逆洗次数太多和时间过长 ·掘进中断次数太多 因此,要求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及时调整参数,减少干砂量的数值,从而也减小正面的土体塌方可能。 (2)泥水处理系统的管理及控制要求 ①比重 泥水的比重是一个主要控制指标。掘进中进泥比重不应过高或过低,前者将影响泥水的输送能力,后者将破坏开挖面的稳定。因此泥水比重的范围设在1.20~1.25g/cm3,即从ρ=1.25g/cm3
5、开始,可对泥浆水进行稀释,降低比重;在ρ=1.2g/cm3时,可适当添加陶土或膨润土,以提高泥水的比重。 ②粘度 泥水的粘度是另一个主要控制指标。从土颗粒的悬浮性要求而言,要求泥水的粘度越高越好,根据泥水处理系统的自造浆能力,随着推进环数的增加,泥浆越来越浓,粘度也呈直线上升,而比重的增加并非说明泥浆的质量越来越高。因此泥水粘度的范围设在20~25S。考虑到粘度的调整有一个过程,在泥浆粘度为22S开始(调整槽粘度),逐渐添加CMS,添加量的多少视粘度下降的趋势而定。 过分强调提高粘度而无限制地添加CMS,将提高工程费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当然,在特种场合,为了开挖
6、面的更加稳定,人为地提高粘度指标(可达30S)就另当别论。 ③析水量 析水量是泥水管理中的一项综合指标,它更大程度上与泥水的粘度有关,悬浮性好的泥浆就意味着析水量小,反之就大。故泥水的析水量控制在5%以下,降低土颗粒和提高泥浆的粘度,是保证析水量合格的主要手段。 2浅覆土施工防范措施 根据泥水平衡盾构的施工特点和江中段浅覆土的工况条件,制定了相关防范措施,其目的是对盾构穿越江中段施工提出防漏、防冒、防沉、防堵、防浮和防磕技术要求,确保盾构安全通过浅覆土区域,顺利抵达浦西。 (1)防止盾尾漏浆(防漏)措施 ①提高同步注浆质量 每环推进前对同步注浆浆液进行小
7、样试验,严格控制初凝时间。在同步注浆过程中,合理掌握注浆压力,使注浆量、注浆流量与推进速度等施工参数形成最佳参数匹配。 ②保持切口水压稳定 在推进过程中,保持切口水压稳定,防止因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而引起的切口水压波动。在每次调高切口水压后,需进行试推进,并安排专人观察盾尾漏浆情况,待确定盾尾无泥水逸漏条件后,方可正式调高切口水压,进行正常推进。 ③盾尾漏浆对策发现盾尾漏浆情况较严重时,则配制初凝时间较短的双液浆进行衬砌壁后注浆,压浆部位一般为后5~10环,并适当调低切口水压,但切口水压调整量控制在不大于0.5kg/cm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