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967053
大小:308.5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5
《山东省日照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综生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3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2013.03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6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试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必做,共87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0小题。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O16Na23S32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
2、4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4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紫色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管状叶和鳞片叶细胞的核基因组成不同B.紫色洋葱中的色素存在于洋葱的叶绿体C.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不能选取鳞片叶内表皮D.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应选取根尖分生区细胞【答案】C。洋葱的管状叶和鳞片叶细胞均为洋葱体细胞,两细胞的核基因组成相同,其性状不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洋葱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及液泡中;要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需
3、选择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不能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应选择具有分裂能力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2.研究发现,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清除。利用这一成果可以对癌变前衰老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癌变前衰老肝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免疫B.癌变以后的肝细胞容易向其他组织转移C.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不会积累D.衰老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答案】C。衰老细胞是被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吞噬,或细胞自身启动程序性死亡机制,溶酶体释放各种水解酶,进而消化自身细胞。
4、所以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会不断积累。3.右图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单体B.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C.可用苏丹III染液来鉴定物质乙D.物质丙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答案】D。本题考察细胞中三种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作用,综合分析可知甲、乙、丙分别代表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磷脂。因此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单体,A错;对于细胞生物而言,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B错;鉴定蛋白质采用双缩脲试剂,C错。4.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
5、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B.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答案】A。由题可知,“生活品味”提高的蜣螂出现了与普通蜣螂不同的适于“肉食”的性状,因此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行了生物进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肉食”这一特点又决定了它不只是腐食,还进行肉食,因此这种蜣螂既是分解
6、者又是消费者;从题干中找不到足够的证据说明两种蜣螂间存在着生殖隔离,故A错。5.右图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电极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B.d内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c处能记录到电位变化D.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正电荷【答案】B。用电极a刺激神经,则电流能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并能引起骨骼
7、肌收缩,若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说明a与c之间的神经纤维受损或刺激强度不够,与骨骼肌受损与否无关;d表示神经—肌内接头,是突触的一种,所以神经冲动在此处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最终引起肌肉收缩;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负电荷。6.下列遗传系谱图中,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E或e表示,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F或f表示。个体II3不携带致病基因,则A.个体I2的基因型为eeXFXfB.个体II6的基因型为FFXEYC.个体III9的基因型为FFXeY的可能性是1/2D.个体Ⅳn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是1/32【答案】D
8、。由图中的5、6、8、9可知甲、乙两病均为隐性遗传病,3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由此可推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由5、6、8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个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