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937590
大小:20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5
《九年级数学下册 1.5《三角函数的应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角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2.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够借助于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二)能力训练要求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在经历弄清实际问题题意的过程中,画出示意图,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克服困难的勇气.2.选择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欲望.教学重点1.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2.发展学
2、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根据题意,了解有关术语,准确地画出示意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一物体沿坡度为1∶8的山坡向上移动,则物体升高了m.答案:12.在地面上一点,测得一电视塔尖的仰角为45°,沿水平方向,再向塔底前进am,又测得塔尖的仰角为60°,那么电视塔的高为m.答案:a3.如图所示,在高2m,坡角为30°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_______m.答案:4.创设问题,引入新课海中有一个小岛A,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的B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处
3、,之后,货轮继续往东航行,你认为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你是如何想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二)讲授新课1.思路点拔(1)我们注意到题中有很多方位,在平面图形中,方位是如何规定的?应该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在练习本上画出示意图,然后说明你是怎样画出来的.首先我们可将小岛A确定,货轮B在小岛A的南偏西55°的B处,C在B的正东方,且在A南偏东25°处.示意图如下.(3)货轮要向正东方向继续行驶,有没有触礁的危险,由谁来决定?根据题意,小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那么货轮继续向东航行的方向如果到A的最短距离大于10海里,则无触礁的危险,
4、如果小于10海里则有触礁的危险.A到BC所在直线的最短距离为过A作AD⊥BC,D为垂足,即AD的长度.我们需根据题意,计算出AD的长度,然后与10海里比较.(4)下面我们就来看AD如何求.根据题意,有哪些已知条件呢?已知BC=20海里,∠BAD=55°,∠CAD=25°.(5)在示意图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Rt△ABD和Rt△ACD.你能在哪一个三角形中求出AD呢?在Rt△ACD中,只知道∠CAD=25°,不能求AD.在Rt△ABD中,知道∠BAD=55°,虽然知道BC=20海里,但它不是Rt△ABD的边,也不能求出AD.(6)那该如何是好?是不是可以将它们结合起来,
5、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考虑?这两个三角形有联系,AD是它们的公共直角边.而且BC是这两个直角三角形BD与CD的差,即BC=BD-CD.BD、CD的对角是已知的,BD、CD和边AD都有联系.(7)有何联系呢?在Rt△ABD中,,;在Rt△ACD中,,.利用BC=BD-CD就可以列出关于AD的一元一次方程,即ADtan55°-ADtan25°=20.总结:其实,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方程,因此方程思想是我们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解:过A作BC的垂线,交BC于点D得到Rt△ABD和Rt△ACD,从而BD=ADtan55°,CD=ADtan25°,由BD
6、-CD=BC,又BC=20海里.得 ADtan55°-ADtan25°=20. AD(tan55°-tan25°)=20, (海里).这样AD≈20.79海里>10海里,所以货轮没有触礁的危险.2.小组合作,探索问题(1)想一想你会更聪明: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还记得本章开头小明要测塔的高度吗?现在我们来看他是怎样测的,并根据他得到的数据帮他求出塔的高度.如图,小明想测量塔CD的高度.他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那么该塔有多高?(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1m)(2)思路点拔:①我想请一位同学
7、告诉我什么是仰角?在这个图中,30°的仰角、60°的仰角分别指哪两个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30°的仰角指∠DAC,60°的仰角指∠DBC.②很好!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然后回答.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CD是两个直角三角形Rt△ADC和Rt△BDC的公共边,在Rt△ADC中,,即,在Rt△BDC中,,即,又∵AB=AC-BC=50m,得.解得CD≈43(m),即塔CD的高度约为43m.③提出质疑,再探新知:小明在测角时,小明本身有一个高度,因此在测量CD的高度时是否应考虑小明的身高?在实际测量时,的确应该考虑小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