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诗经》两首课时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 《诗经》两首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A.雎鸠(jūjiū) 窈窕(yǎotiǎo) 芼(mào)B.寤寐(wùmèi)逑(qiú)坻(dǐ)C.蒹葭(jiānjiā)湄(méi)跻(jǐ)D.涘(sì)荇菜(xìng)溯洄(shùohuí)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寤寐思服(思念)B.溯洄从之(逆流而上)C.道阻且跻(高)D.蒹葭采采(高兴)3.对下列句子中字义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C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
2、.“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之不得的惆怅。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5.《诗经》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 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共305 篇,包括“风 ”“雅 ”“颂 ”三部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11题。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3、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6.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7.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8.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9.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
4、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10.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参考答案“君子”指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淑女”指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11.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蒹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
5、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2.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 的画面。 1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
6、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14.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5.导学号08704084(2017·甘肃定西期末)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没有很大的差别。B.《蒹葭》中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写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
7、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C.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地寻求伊人,伊人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