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849396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4
《数学说课的“法”与“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说课的“法”与“技”数学说的“法”与“技”由于说这种活动形式有着简便易行、节省时间、操作方便、无需学生参与、兼顾业务理论等优势,所以招聘教师、教研活动、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教师业务竞赛、选拔任命教育干部时,经常通过说考查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想成为一名业务型、研究型的教师,还真得研究说这项业务。一、说的技术含量说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怎样设计教学,另一个是为什么这样设计教学。要通过说这种方式表达出,而不是写。当然,在说之前必然有写的过程,不过写出的说稿与说出的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不仅在格式上有差别,在表达上也有很大不同。这大概类似于小说与剧本台词
2、之间的区别,一般说稿中有“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等格式和体例,这种体例在口头上不能照着读出,如果被生硬地说出,就会让听众很不自在,很刺耳,如果把它转换成口语说出就比较好。例如,把“说教材”改成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把“说教学设计”说成“下面我再说一说我是如何设计教学的”等,既让听众听出清晰的说层次,又巧妙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每个段落之间的过渡语要精心设计,过渡要自然、巧妙。在说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是为“怎样设计教学”和“为什么这样设计教学”的这两个问题服务的。教材分析部分要讲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3、,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加以阐述,还可以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说,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也就是本节要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目标中的核心部分,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时的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的。教法与学法不适宜单独作为一个部分说,把教法与学法融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当中说是最好的,教学理念矣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能脱离,血与肉分离就不成为生命体,不能出现前面是一大堆的理论轰炸,后面是干巴巴的教学过程的罗列,如果一定要把教法与学法单独列出说,也只需简要地作个说明,不要花太多的时间。教学教程的设计
4、是说的核心部分,是说者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说清楚安排了哪些环节,这些环节是怎样安排的,这什么这样安排,这个环节按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三条线索阐述效果会比较好,能让听众清晰地知道说者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对教学效果的预测及设计理念的概括说明能引起听众对说者所说内容的再认识,有利于提高听众对你的评价。无论是新版教材还是旧版教材,都要说出新意,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会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作些“改进”。如果要对教材进行加工改进,必须依据《数学程标准》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要明确说出改进的理由及优势,绝不能任意改进教材,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教育家的经典名言
5、一定要用得恰当,不能出现错误。二、说的讲演因素说这种形式和上一样,同属于舞台艺术,尤其是说比赛,是稍纵即逝、不允许回过头重新开始的,所以有人称它为遗憾艺术,说者要有演讲的风度,讲究舞台形象,要抬头挺胸、落落大方,衣着得体,不夸张不平俗,可稍作修饰切忌浓妆艳抹,不能有习惯性的动作和口头禅,要有意识地借助目光和表情与听众交流,要声音响亮,语言流畅,富有穿透力。说时要脱离教材,能脱离说稿一气呵成效果最好。有的人先是看着说稿说,后又停下翻教材看看教材再接着说,这会让人觉得你很不熟练,准备匆忙,底气不足。即使是自己感觉很熟练也也不能把说稿晾在一边“裸说”,防止由
6、于紧张等原因一时忘词,适宜把说稿拿在手中脱稿说,既胸有成竹又能以防万一。三、说的礼仪成分开始时适宜用一些对听众的问候语开场,比如“各位评委,大家好”等,问候的同进行弯腰鞠躬礼也是可以的。结束时要人个收场,有个交代,与听众告辞,适宜说一两句谦虚的话,体现出自己有虚心学习的诚意,当然也不能低三下四,要不卑不亢。比如“我的就说到这里,谢谢各位评委耐心地听完的的,还请各位评委多多指导、批评”等。自我介绍时只能说:“我叫……,是几号选手,自于……小学。”四、说的表达技巧说比赛不同于一般的说,最好是站着说,不要坐着说,更不能两手支撑在讲桌上弯着腰低着头看子读说稿,
7、也不能大范围走动或身体大幅度晃动摇摆,可以把说稿拿在手中看着稿子说,但不能讲习说稿,是说不是读,要始终坚持用普通话说,说的全过程的语速和声音高低应该有起伏、有轻重缓急、讲究抑扬顿挫,说者要有意识地控制好高潮与低谷。说时要坚持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说,不能用教者、教师等讲述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情况的预设要多用:“如果……我就……”的假设句,不要说:“学生肯定会……”。另外,在说时要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比如自己粉笔字好,就可现场板书,另处也可通过教具等的演示吸引听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