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818159
大小:30.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14
《第一百一十一节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百一十一节课思考题637、有些修行人的心没有专注于佛法,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对治?你平时是怎么做的?638、为什么要断除亲友、名利等世间俗事?应该怎么样断除?639、禅修为什么需要良好的环境?为此你有何打算?640、名词解释:外散乱内散乱寂止胜观九种住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下面宣讲《入行论》第八品静虑丁四(静虑)分三:一、以连接方式教诫修禅;二、断除违品;三、谨持对治
2、。戊一、以连接方式教诫修禅:发起精进已,意当住禅定,第七品讲了精进波罗蜜多,通过四种助缘、二种力,摒除相续中的三种懒惰。依靠这些教言,比较懒惰懈怠、不愿修学佛法,尤其是相当散乱的人,能够得以改变。所以大家理当再三地串习,这样才能圆满静虑度的资粮。当然,《解深密经》中说:“不仅仅是精进,六波罗蜜多的前几度,也是圆满静虑度的资粮。”学佛与不学佛的区别,首先在于知见,其次在于行为。没有学佛时特别散乱,早上起来也好,晚上睡觉也好,生活没有规律。而学习了佛法之后,生活应该重新调整,以前自己相当懒惰,白天晚上不是迷
3、迷糊糊,就是忙忙碌碌,而现在要从内心中改变过来,这种改变必须要有精进心,如果没有精进风的吹动,即使你智慧超凡,也无法上进。因此,大家要认识到精进的重要性,今后不是一两天的精进,也不是一两年的精进,而是要持之以恒地精进。历史上的诸位高僧大德,在多少年中下过功夫?大家方便的时候,也应该拜读一下他们的传记。和他们的精进比起来,我们怎么能再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修行人发起精进后,理应将心安住于禅定。安住的方法有多种,最好是先在上师前听闻佛法,再到寂静的地方修持禅定,《学集论》中亦云:“当闻所受法,后住森林间。”在依
4、止上师的过程中,一定要好好地观察,现在人在依止上师的问题上,存在很多的毛病:刚遇到一位上师时,觉得他具足一切功德,跟佛陀没有任何差别,急急忙忙去依止。依止完了以后,又觉得这位上师具足一切过失,连凡夫人都不如。这种行为不是很好!按理来说,刚开始的时候,应该把这个上师看作有很大的过失,不要抱有很大的希望,后来经过自己的观察,已经认可他了,再去听受佛法、接受灌顶。之后不管他的行为怎么不如法,都应该把他看作具功德者。然而,当今有些现象并不太乐观。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首先应当听受佛法,在上师面前断除一切疑惑,对佛法
5、生起坚定不移的定解,然后再趋往寂静的地方,通过修行来调伏自心。这次学习《入行论》第八品,大家应该从内心中发愿:“今后要修一点法。”我在上海开示时,也用了一个世间的比喻说:“人们在办企业的过程中,首先是不认可,然后经过观察认可,最后去实际操作。学佛也是同样,首先是不信,然后逐渐相信,信了以后去学,学了以后去修。所以,修和学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现在大多数人只是学佛,并不是修佛,然而,若没有修行、只是理论上稍微懂一点,其实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上师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说:“数多佛陀诸法理,唯调众生心方便
6、。”佛陀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就是要调伏自己的心,而调伏心的前提必须要实修。如果没有长期串习,只是稍微了解一点理论,就像治疗慢性病一样,不一定很快时间内有效果,贪心嗔心等烦恼尽管只是偶尔的客尘,但只有长期的修行才能清净。因此大家一定要下功夫,没必要今天刚懂了一点,就认为分别念已经断尽了,遇到悦意对境生贪时,对自己马上失去信心。这是不懂修行次第的表现。真正懂得次第的人,先会从理论上下功夫,是先闻思、再修行。当然,修行有许许多多方便,如《妙臂请问经》云:“对治贪心修不净观,对治嗔心修慈悲观,对治痴心修
7、缘起观。”大慈大悲的佛陀给我们开示了无数的善巧方便,通过这些教言,一定能令我们心里可怕的烦恼魔障得以遣除。所以,大家在修行过程中,不要过于希望马上开悟、马上远离世间,而应该先对佛法的甚深理论生起信心,然后依教奉行,如理如实地修持,这样自相续才会有所改变。戊二(断除违品)分二:一、略说;二、广说。己一、略说:心意涣散者,危陷惑牙间。身心若寂静,散乱即不生,故应舍世间,尽弃诸俗虑。心思散乱的人,犹如住于烦恼魔障的獠牙之间。如果身心得以寂静,散乱就不会产生,故而应当舍离世间的一切,完全抛弃尘俗的妄念。我们的心
8、无始以来没有依止对治法,一直散乱于外境的色声香味,或是昏沉、或是掉举,这样的后果将会如何呢?住于烦恼的利齿之间,很快就会被它所毁。现在的很多人修行不好,就是心没有专注于佛法。不专注的原因,一是无始以来的习气很可怕,二是周围的环境及自己的修行比较差,以这种种因缘所致,心整天处于散乱和迷乱中。这样的迷乱和散乱,对禅修有非常大的危害。心如果没有专注,未来、过去、现在的分别念此起彼伏,那极为离谱的事情,也能妄想得津津有味。佛陀时代有一个老比丘,他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