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节课.doc

第一百五十三节课.doc

ID:28818154

大小:88.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14

第一百五十三节课.doc_第1页
第一百五十三节课.doc_第2页
第一百五十三节课.doc_第3页
第一百五十三节课.doc_第4页
第一百五十三节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百五十三节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百五十三节课思考题803、《智慧品》中所讲的智慧,是什么样的智慧?你在学习本品之前有何打算?804、“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对这句话的解释,无著论师和麦彭仁波切有何差别?你认为哪种更合理?请说明理由。805、有些人对修积世俗善根饶有兴趣,但对闻思修空性法门却不提倡,这样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806、“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这个公案对你有何启示?你打算怎样将这个道理告诉更多的人?807、智慧有哪两种分类?各自的本体是什么?你觉得明白这一点有什么必要?808、认识二谛的人有哪两种?这两种人是如何区别的?各自的范围是什么?怎样理解他们之间“复因慧差别,

2、层层更超胜”?809、有些人经常说这个经典说得不对、那个大德讲得不合理,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以教证、理证进行剖析。810、世间人认为万法是实实在在的,而佛教所谓的“诸法皆空”是诽谤现实。对此,你该如何驳斥?811、如果有人提出疑问:“既然万法如梦如幻,无有实质,那为证悟佛果而精勤修道又有什么用呢?”这时候你该如何回答?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按照华智仁波切的观点,《入行论》前三品讲的是菩提心“未生者令生”,中间三品是“已生令不退”,精进、静虑、智慧后三

3、品是“不坏令增上”。现在就是令菩提心增上三品中的第三个——第九品智慧《智慧品》的内容应该说比较广,学起来也比较费劲。当然,对中观空性法门有所认识的人,恐怕不是特别困难,但刚皈依佛门或者刚学习佛法的初学者,学起来确实比较难。以前我自己学习的时候,感觉就比较强烈,学习前八品时,虽然修持起来不太容易,但字面上没什么不懂的,基本上都能理解。而到了《智慧品》时,就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我本人不算很有智慧,可也不算特别笨,但是遇到这一品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不懂,当时费了很多时间。所以这次学习《智慧品》,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反反复复地钻研,否则光是听一遍、看一遍,里面的内容恐怕无法完全领会。尤其是

4、新来的一些居士,我担心你们到了中间因为听不懂,就半途而废了,那有点可惜。大家开始时一定要发愿:“不管这品再难懂、再费解,我也要把它学完、学懂!”要有这样的决心。《智慧品》的传讲方式,跟前面的可能有点不同。前面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经常会讲一些公案,但《智慧品》引用公案比较困难,我应该会直接按照古大德的传统方式讲下去。在讲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若能学好这一品,中观空性方面肯定会打下稳固的基础,因此上师如意宝对这一品相当重视,大家无论如何一定要学好。在本品当中,格鲁派、宁玛派、萨迦派等各教派之间的辩论相当多,如果这次传讲时也展开辩论,恐怕初学者很难以理解。所以我这次基本上不讲,讲了

5、有些人可能也接受不了。我曾在《入行论》中提了一下格鲁派的观点,事后好多格鲁派的弟子议论纷纷。其实学过因明、入过辩论场合的人,就会知道这是正常现象:我们宁玛巴对格鲁派的观点有过驳斥;格鲁派如《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胜观部分,对前译派也有过驳斥;我们前译派内部互相驳斥的也比较多;格鲁派宗喀巴大师的四大弟子之间的观点不尽相同,彼此也有激烈的辩论……但以前没有参加过辩论的人,听到一句话就觉得:“堪布是不是在诋毁我们格鲁派啊?”虽然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格鲁派的,但也许我对格鲁派教法的尊重,你都不一定有那么大的恭敬心和维护心。有些人刚开始学的时候,很多辩论都不太懂,所以我这次暂时不讲。这些辩论方面,

6、《澄清宝珠论》中讲过一些,尤其是麦彭仁波切与沙格西的辩论书、与扎嘎活佛的辩论书,里面讲得非常精彩。我以前学过很多辩论书,年轻时对辩论和各派的不同观点特别有兴趣,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这上面了,所以现在讲《智慧品》的时候,许多地方印象都比较深,应该能讲一点儿。但我想这次主要是抉择空性,辩论只是从大概意义上介绍一下。下面开始学《智慧品》。丁五(智慧)分三:一、连接文教诫生起智慧;二、生智慧之方法;三、以智慧所得之事。这个科判是《善说海》的科判。华智仁波切和麦彭仁波切也有不同的科判安立,但这里用无著菩萨的观点来分析。戊一、连接文教诫生起智慧:智慧分为世间、出世间两种,这里的智慧指出世间智

7、慧,而不是世人所说的“这个小孩读书时智慧很高”、“那个人搞生意、学电脑的智慧不错”,不是那种智慧。出世间智慧主要是通达一切诸法皆是空性,从这个角度来讲的。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故欲息苦者,当启空性慧。这个偈颂,大乘论典中经常引用,老修行人应该比较熟悉。意思是说,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等前五支,皆是佛陀为了让我们生起智慧而宣说的。它们是生起智慧的助缘,智慧如果没有这些因,是很难生起来的。或者说智慧度是根本,前五度是它的支分。上面所讲的“一切支”,全部是为了生起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