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815089
大小:1.48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4
《第9章习题及参考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9章习题及参考答案9.1用系统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CH3CH(CH3)CH(CH3)CH2COOH (2)(4)(3) (6)(5) (9)(8)(7) (11)(12)(10) (14)(13)(15) (18)(16)(17) 解:(1)3,4-二甲基戊酸(2)3-甲基-2-丁烯酸(3)对甲酰基苯甲酸(4)α-萘乙酸(5)2,4-环戊二烯甲酸(6)2,3-二甲基丁烯二酸(7)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8)苹果酸(9)柠檬
2、酸(10)间苯二酸(11)对甲苯基甲酰氯(12)丙烯酰溴(13)N,N-二甲基乙酰胺(14)苯甲酰胺(15)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16)乙酸苯甲酯(17)顺丁烯二酸酐(顺酐)(18)苯甲酸乙酯9.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3-苯基丙酸(2)丁酰溴(3)乙酸丙酸酐(4)N-二甲基丙酰胺(5)乙酸苄酯(6)3-(3,3-二甲基环己基)丙醛(7)5-羟基-3-氯戊酸(8)4-乙基-6-溴-4-己烯酸解:9.3将下列各组化合物的酸性由强到弱排列成序。(1)A.乙酸B.甲酸C.苯甲酸D.丙酸E.戊酸(3)(2)解:(1)D>C>B>A硝基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方向一
3、致,都是吸电子的。当硝基处于间位时,其共轭效应影响不到羧基,所以对硝基苯甲酸的酸性大于间硝基苯甲酸;而对于氯原子而言,其诱导效应为吸电子,共轭效应为供电子,对羧基的作用相反,当氯原子在间位时,其供电子的共轭效应影响不到羧基,所以间氯苯甲酸的酸性大于对氯苯甲酸。(2)A>C>D>B羟基具有吸电子诱导效应和供电子共轭效应。邻位,羟基与羧基形成分子内氢键,稳定负离子,酸性相对最强。间位,羟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大于其供电子共轭效应,所以间羟基苯甲酸的酸性大于苯甲酸。对位,羟基的供电子共轭效应大于其吸电子诱导效应,所以对羟基苯甲酸的酸性比苯甲酸小。9.4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指定的性
4、质从大到小排序。(1)与乙醇反应的速率A.(CH3CO)2OB.CH3COOC2H5C.CH3COClD.CH3CONH2(2)接受亲核试剂的能力A.C6H5COOCH3B.(C6H5CO)2OC.C6H5CONH2D.C6H5COCl(3)氨解反应的速率(4)在稀NaOH溶液中水解的活性解:(1)C>A>B>D;(2)D>B>A>C;(3)B>D>C>A;(4)A>D>C>B9.5写出丁酸与下列试剂反应的主要产物。(1)LiAlH4/醚,然后加稀盐酸;(2)P+Br2,△;H2O;(3)异丙醇/浓H2SO4;(4)NH3,200℃(5)SOCl2,△;(6)NaCO
5、3;(7)PB3,△;(8)B2H6/醚,然后加稀盐酸9.6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水杨酸、苯甲酸、肉桂酸(2)丙酸、丙烯酸和甲氧基乙酸(3)乙酰氯、乙酰氨、甲氧基乙酸、乙酸铵、乙酸酐(4)丙二酸二乙酯、γ-戊酮酸乙酯和β-戊酮酸乙酯解:(2)甲酸能使托伦试剂还为银或与斐林试剂还原为CuO2;丙烯酸能使Br2/CCl4褪色。(3)①水解后能与AgNO3产生白色沉淀者为乙酰氯;②碱性条件下水解放出NH3者为乙酰氨;③能使NaHCO3水溶液放出CO2者为甲氧基乙酸;④低温下用稀碱处理,放出NH3者为乙酸铵;⑤室温下水解,再加NaHCO3水溶液,有CO2气体放出
6、者为乙酸酐。(4)β-戊酮酸乙酯与FeCl3溶液呈紫色,无此反应的γ-戊酮酸乙酯与2,4-二硝基苯肼生成橙色沉淀而丙二酸二乙酯无以上反应。9.7写出下列反应或反应系列的主要有机产物。解:19.20.NaOOCCH2COONa+2CHI39.8完成下列转变。(1)选用不超过四个碳的有机物为起始原料合成目标化合物。(2)(3)布鲁芬(Brufen)为抗风湿药。从乙苯出发合成布鲁芬(4)将2-氯丁酸转化为3-氯丁酸。解:(1)(2)(3)(4)9.9选择合适的原料,用丙二酸二乙酯法合成下列化合物。(1)庚二酸(2)3-甲基丁酸(3)环丁基甲酸(4)2-苄基丁酸(5)解:(5
7、)9.10选择合适的原料,用由乙酰乙酸乙酯法合成下列化合物。(1)3-乙基-2-戊酮;(2)2,5-己二酮;(3)2-甲基-4-戊酮酸;(4)解:(4)9.11采用瑞佛马斯基反应,从苯乙酸出发,合成。其他必要的试剂任选。解:9.12下列两个二羰基化合物存在有以下的平衡,试解释方程式(1)和(2)中的平衡混合物各以什么占优势,并解释为什么?解:(1)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烯醇负离子,生成共轭烯烃结构,sp3→sp2→sp3的转变导致消旋发生。(2)酸性条件下羰基转变成为烯醇,生成多取代的烯烃,sp3→sp2→sp3的转变导致消旋发生。9.13薄荷酮、孟烷酮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