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763357
大小:8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4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课题名称§1.3声音的特性课型与课时新授课1课时设计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2、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通过做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究、主动交流,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喜欢物理,热爱科学。教学重点1、 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2、 学会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难点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用具音叉、铁架台、乒乓球、细
2、线、装有不同水量的啤酒瓶、筷子。学生课前准备一把钢尺、一段橡皮筋、乒乓球、疏密不同的梳子、硬塑料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导入新课1、复习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2、敲击一些分别装有不同水量的啤酒瓶,发出音调不同和响度不同的声音,由此引出声音有不同性质特点,从而导入新课学生回答 加深对声音的不同性质特点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声音的不同特性产生研究的兴趣。二、进行新课(一)音调引导学生从声音的产生认识声音的性质特应与发音体的振动情况有关,并根据已有的经验对音调的高低会与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做出猜想。尝试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问题的结果提出
3、猜想。 让学生利用桌面上提供的一些器材设计实验,使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的振动情况有什么不同,验证自己的猜想。 鼓励学生交流探究实验的方案和结果引导全班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估。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探究结果,判断实验结果是否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回想所听到过的高低不同的声音及发声体相应的振动情况。猜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明确实验目的,四人一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作出判断。 学生举手答问,其他学生讨论,再验证、评估。 举手发言。 尝试设计科学探究实验,选择所需的器材,体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整理归纳信息。 培养
4、交流合作和初步的评估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一)音调提出问题:蝴蝶、蚊子飞来飞去靠的是翅膀的振动,可为什么我们听得到蚊子的嗡嗡声,却听不到蝴蝶的声音呢? 学生交流猜想。 用学生熟知的现象提出问题,教育学生生活,服务生活。 给出蝴蝶和蚊子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0页,达到正确解答上述问题。 引导交流:阅读课文第20页,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自学并积极思考,相互交流、讨论、作答。 积极举手回答,汇报自学成果,组内外相互补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自然现象。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培
5、养学生搜集资料、提炼有用信息的能力。(二)响度引导学生分析前阶段的探究实验中,是否也出现了能说明响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一些现象和事实?交流实验现象和判断结果。 对学生认真观察仔细的科学态度给予赞赏。 演示课本第21页图1.3-4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情况下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归纳探究结果。判断探究结果是否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学生分组讨论,再实验,并举手作答,其他学生评估。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积极举手作答。 及时给予鼓励,利于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从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1、转换法2、实验中乒乓
6、球起到放大作用楼上老师在讲课,我们为什么没听到? 思考:得出响度的大小还与听者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三)音色组织学生做游戏,两位同学上台朗诵,其它同学们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看能否辨别出两位同学的声音。 听录音:用琴和笛子演奏同一首乐曲,问学生能否辨别出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积极参与做游戏。 加深印象 形式多样,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三)音色提出问题,你是怎么辨别不同的发声体的。 教师引导归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鼓励学生列举自己熟知的凭音色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事例。分组讨论,踊跃举手回答。 学生
7、归纳、补充 学生思考、举例 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的物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提高学生参与度 为了让同学们对音色有更形象、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图1.3-5的波形图。 观察比较不同发音体的波形图。 能增强学生对乐音特性的理解和感受。三、知识小结让学生独立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回顾、补充、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四、自主提升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布置作业1、阅读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2、做课本第23页: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于实际的能力。练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