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根本 习惯要先行.doc

德育是根本 习惯要先行.doc

ID:28740244

大小:2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3

德育是根本 习惯要先行.doc_第1页
德育是根本 习惯要先行.doc_第2页
德育是根本 习惯要先行.doc_第3页
德育是根本 习惯要先行.doc_第4页
德育是根本 习惯要先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是根本 习惯要先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德育是根本习惯要先行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一直有着崇尚道德教化的优良传统。   在进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党又提出了“科教兴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积极探索以德治国与科教兴国相统一的新思路,那么“德”在“教”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德育”又应该从哪里入手呢?一、德育是根本“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德国近代教育家赫尔巴特明确指出:“教育的惟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一个概念之中——道德”。今天,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学校教育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科技教育在学校教育课程中的

2、比重也越来越大,但世界一些有理性的教育家们都一致肯定道德教育在全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将“学会生存”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加以提倡,强调“我们有足够的理由重新强调教育的道德和文化因素”。《左传》中说:“德,国家之基也”。从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关系角度审视道德教育的基础性、重要性,是许多教育学家的共同选择。美国当代德育教育家里可纳曾提出:“我们民主的奠基人认为,道德教育是我们民主社会得以存在的关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德教育是共产主义等政治理想教育的基石”。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看到了政治教育必须建立在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道德教

3、育之上。就像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对“孔孟”的极力推崇。从实践的角度看,将道德教育视为教育的根本也是许多国家的选择。美国品德教育学院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和编制过一套道德教育课程,通过10年在五大城市的试验,在1986年正式使用,1990年美国多数公立学校开始开设此类课程。其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1、提高学生自尊心;2、加强学生的自律和自我修养;3、提高学生进行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4、向学生传授积极态度和价值观。在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一直在强调学校直接道德教育。以日本为例,日本现行的中小学课程中直接施行道德的课程就有道德课和特别活动时

4、间两种形式。其中,小学、初中的道德课是每学年35课时,特别活动时间每年35——70课时不等;高中课程中道德教育纳入公民课,占公民课总课时1∕3。此外,他们也同样关注间接道德教育和隐性道德教育对学生道德教育发展的影响,他们强调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承担道德教育的责任。做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我国就将“德才兼备”作为一个人奋斗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一个人的最高标准。有关“德”的言辞更是数不胜数,“德高望尊,德薄望轻”教育人们要做一个高尚品德的人;“以德服人”更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部分人心目中“德”已被丰富的物质享受所代替,在学校教育中,应

5、试教育仍然普遍存在。唯一的直接道德教育课程思想政治课在许多学生心目中已走到了“豆芽课”的尴尬境地。从全球视野看,随着道德教育危机的加深、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以及学校对于道德教育反思的深入,中学生道德教育更是迫在眉睫。二、当代中学生的特点中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道德教育最佳时期。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高峰期,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因此,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作为重点来抓。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首先就要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特点。1、在市场经济下,多元文化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如决堤之水汹

6、涌而至,并不断从物质、精神等层面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根基。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的成长阶段,对外来文化的认知能力有限,加之当代中学生对我国国情和历史认识不够深刻,因而他们很难将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导致学生盲目向往外国的文化、生活。加之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发展,使得社会的金钱观发生相当的扭曲,在相当大的范畴内,金钱成为社会事物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杠杆,这种价值观念强烈的影响了整个社会,中学生自然也是如此。现在的中学生比谁的零花钱多,比谁穿的衣服贵,比谁家的车更好等等,这些似乎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思考吗!2、信息传播方式多元所导致的不良影响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7、大众传播媒介逐渐现代化、大众化、多样化,这就为中学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广泛的渠道。20世纪60、70年代,人们从广播中获取信息,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人们从电视中获取信息,90年代后期至今,人们除了从广播和电视中获取信息,更主要的是从互联网上了解世界。中学生更是互联网上的“常客”。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中学生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了解了更多的社会知识。有些信息、知识和学校教育影响是一致的,这样那些在学校外获得的就能帮助和强化他们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反之,有些与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相互抵触,这就导致学生产生怀疑心理,就会出现“谁是对的”的心理现象。这本是中学生的一种正常的

8、心理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