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的孔子与汉代的孔子.doc

春秋时代的孔子与汉代的孔子.doc

ID:28737602

大小:3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3

春秋时代的孔子与汉代的孔子.doc_第1页
春秋时代的孔子与汉代的孔子.doc_第2页
春秋时代的孔子与汉代的孔子.doc_第3页
春秋时代的孔子与汉代的孔子.doc_第4页
春秋时代的孔子与汉代的孔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秋时代的孔子与汉代的孔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数年来,心中常有一个问题要求解决,这个问题是“孔子何以成为圣人?”这个问题给信仰孔教的人看来是不成问题的,因为他们知道孔子的本质是圣人,不必别人帮助他成功。但我们研究历史的人不能这样,我们对于一件事情,要知道他的原因,要知道他的结果。孔子的本质固然可以说是圣人,但何以孔子以前不用圣人的名来称后世所承认的几个古帝王(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又何以孔子以后再没有圣人出来?在这上面看,可见圣人的出生不是偶然的,必须在孔子这个时候,就是春秋之末。  孔子以前没有圣人吗?不然,孔子以前的圣人多得很。但孔子以前的圣人不即是孔子时及孔子以后

2、的圣人。我们可以从古书里寻出一点材料。  我们先看《诗经》。《诗经》的《大雅》、《小雅》都是西周后期的诗。《小雅·正月篇》说:“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这是说故老和占梦者都把自己看做圣人。又《十月之交篇》是骂卿士皇父的,其中说“皇父孔圣”,孔,甚也。这是说皇父自以为甚圣。又《小旻篇》说:“国虽靡止,或圣或否。”这是说国虽不定,然而做官的人也有圣的,也有不圣的。《小宛篇》说:“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一醉日富。”这是说,齐(肃)圣的人喝了酒,还能够保持温文的样子,那种昏乱不知的人,就一天比一天的醉得利害了。在这些材料里看,圣似

3、乎只有聪明的意思,并没有道德怎样好的意思。在西周时无论哪个人都可以自居于圣人,正和现在无论哪个人都可以自居于聪明人一样。北京地方有一句话,叫做“您圣明”,意思是“你是明白人”,就是这个意思。  最显明的,是《大雅》中的两首诗。《抑篇》说“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哲,知也。这是说有知识的人,告了他话,他就可以顺了德而行;没有知识的人,若告了他,他就要反说我错了。《桑柔篇》说“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这是说圣人所看见的所说的可以烛照得很远,愚人不知祸患将临,反要狂而喜了。《抑篇》以哲人与愚人对举,

4、《桑柔篇》又以圣人与愚人对举,可见圣人和哲人的意义相同。哲也是只有聪明的意思,并没有道德好的意思。《大雅·瞻卬篇》说“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那时人是不要女子有知识的,所以说聪明的男子造成了城,给聪明的女子推倒了;聪明的女子乃是恶鸟。圣哲只是本能的敏捷,不是德行的美满,说的非常明白。  再看《尚书》。《多方》说“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这是说圣人没有了念虑就要变作狂人(这狂人便是“覆狂以喜”的愚人),狂人能够动念也就变了圣人。可见圣人和狂人只是有念与无念的分别。《秦誓》说有容量的人是“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

5、圣,其心好之。”这是说对于有技艺的人看作自己有的一般,对于彦圣的人心里边便喜欢他。彦圣与有技并举,而且这种人是很容易碰见的,可见圣人不是“旷世而不一见”的人。《洪范》里以“貌、言、视、听、思”列为五事,而曰“思曰睿……睿作圣”。貌、言、视、听、思是个个人有的,只要把“思”用得好,就可以睿,就可以作圣。下边列休徵咎徵,以圣列休徵,与蒙的咎徵对举。蒙,愚昧也;在它对面的当然是聪敏。  圣人只是聪明人,是极普通的称呼,为什么后来会得变做“神化无方”的不可捉摸的人呢!这里面有复杂的原因,我且简单的说一点。  我们读《论语》,便可捉住它的中心问题—

6、—造成君子。一部《论语》,提出君子的有七八十条,但说到圣人的不过五条。把这七八十条提出君子的话归纳起来,可以得到几条主要的观念:(一)有礼貌(恭、敬),(二)有感情(仁、惠),(三)有理智(知,学),(四)有做人的宗旨(义,勇)。这实在是切实的人格陶冶。但君子一名也是由别种意义变化来的。《先进篇》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照这条看,似乎孔子不赞成君子;其实这个君子便是君子一名的原始的意义。君子,是国君之子,是一国中的贵族,与“公子”“王孙”等同义。因为是贵族,所以君子可以与野人(平民)对举。但后来

7、意义变了,凡是有贵族的优美的风度和德行的都可称为君子,于是这君子便成了陶冶人格的目标。凡《论语》中所载,都是向着这方面走的。  《论语》中的圣人,比了《诗》、《书》中的圣人确是改变了意义了。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夏道:“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可见他们确以圣人置于君子之上。君子既是陶冶人格的目标,而圣人又在其上,可见圣人成了理想中的最高的人格,不是普通人能够达到的。子贡问道:“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

8、犹病诸!”孔子又道:“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在这两条上面看,可见圣在仁上,虽以尧、舜这样伟大的人物,而对于博施济众的这种圣人的事情还感受困难,可见圣人的高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