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726027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3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人生一大快事也蒋高明(植物所生态中心)我国是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度。战国时就有人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等主张(《礼记·学记》),把教育放在了建国的首要地位;在学制上提出了“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等做法。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教育依然成为头等大事。近年来,考入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大,就充分说明了这一趋势,甚至有人远涉重洋去攻读“洋”博士(此过程在我国已经历了一百多年)。即使在偏远的中国乡村,“再苦也不能苦教育”是人所共知的“口头禅”。一个家庭,只
2、要有一点点条件,也要供养孩子们读书,充分说明了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在这一点,西人远不如我们。植物所每年招收研究生的数量在每年增加,去年就达到了近200人,以后可能保持在硕、博研究生学生500多人左右。如此多的“天下英才”会聚植物所,说明了我国的植物科学事业后继有人,是大喜的事情。然后,由于强调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学生和导师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怎样变这种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实力,培养出色的人才,是我们研究生教育的新任务。笔者才学疏浅,在培养学生方面有一些切身体会,应植物所领导之约,在这里写一些人才培养心得,供同学和老师
3、们参考。不足之处,还望多加指点。要做好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此非名圣之言,亦非古语遗训,而是本人经常提起的一句话。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也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本学校学习成绩上的佼佼者,为全校前几名的学生。这样,一旦到了新的环境,他们不服输的心理是很重的,事事都要争第一,比较关注论文的发表,而对怎么做人,怎样做社会有用的人,是不太关心的,表现在对于集体的事情没有人愿意牺牲点时间。如果在人才培养上,我们也是那么短视,那么急功近利,学生可能文章写出来了,也毕业了,但到了
4、新的岗位,一些“致命”的缺陷还会暴露出来,这样社会、国家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就不能实现。要培养学术大家,就必须从如何做人开始教育。因此,每年欢迎新生入学的研究组的会议上,我们就强调这个如何做人的道理,然后才是教大家如何做文章。做人事大,关注一辈子的事情;做文章事小,只是阶段性的,不靠文章也有吃饭的机会。我给大家提出的做人的大概要求,2005级的新生刘慧同学总结为十六个字,叫做“团队拼搏,高效守信,社会责任,平常心态”。这十六个字就在我们研究组的网页上。这十六个字的含义很简单,无须在这里讲解。下面就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关于本
5、组教育的实际效果,在后面还要提到。以研究组网页为例,这个工作基本上是学生做的,开始是2002级的彭羽同学,他的性格是比较内向的,刚进入研究组的时候,还常常对自己的同学有“防范”心理,可该生非常爱动脑子,手头快,写文章不在话下。网页设计他以前是没有碰见过的,可他很快找来资料,设计了初步的网页,以后很多同学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改进。为了增加大家对研究组的热爱,培养一种研究组文化,这个工作就用接力的办法望下传,2003级由王光美、李刚同学负责;2004级由许宏负责;2005级由刘慧负责。从这件事情上,看出生理生态组研究生是非常
6、团结的。作为研究组的科研管理,2001级的博士生刘刘美珍早在做学生的时候就介入了,新生招生、留学生进所、科研报表、年终评估等琐事该生付出了不少无私的劳动。新生写出来的论文,在送给我看之前,往往会送到老生那里先修改一些常识性错误,“哥哥带弟弟,姐姐带妹妹”或者“姐姐带弟弟,哥哥带妹妹”。这个工作就使我修改文章的工作量大大减少。留学生DilipBiswas的英文表达能力很强,研究组将要外投的稿子他修改了近十篇,增加了命中率;2004年新生入学时,由于设备没有到位,2001级的崔洪霞和牛书丽主动帮2004级的DilipBi
7、swas和许宏协调仪器,保证了实验正常进行。我们努力创造了一种团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那些具体的论文写作就容易得多的。我的理念是将多年积累的知识“毫不保留地教给大家”;而同学之间也是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理解的知识互相交流,这样,每个人的知识都突飞猛进地增长了。这好比你出版了一本书,尽管你拥有1000本,但是书只是一本,知识面并没有增加;如果你送999本给同行甚至非同行,你又得到999本回报,你拥有的书就是实实在在的1000本了。由于这种友好互补的机制建立起来了,大家的奉献精神培养起来了,这样我们工作的效率就非常高
8、了。我所主编《植物生理生态学》,主要靠大家的这种热情和无私奉献,才出色地完成了书的编写。该书由于作者来的稿子格式很不统一,甚至有的只有框架,许多内容没有写,这样我们就组织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对其加工,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在十遍左右。如此下工夫,怎么能写不出好书来呢。至于SCI论文,我手头上经常有学生们的作品,一般学生的文章到我手里,最快三天,最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