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西钦州市2016_2017学年七年级数学(3月)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2017学年七年级数学(3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1=∠2,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A.AB//CDB.AD//BCC.∠B=∠DD.∠3=∠42.如图,将边长为5cm的等边△ABC沿边BC向右平移4cm得到△A/B/C/,则四边形AA/C/B的周长为( )A.22cmB.23cmC.24cmD.25cm3.将如图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 )A.B.C.D.4.如图,面积为12cm2的△ABC沿BC方向平移至△DEF的位置,平移的距离是边BC长的两倍,则图中的四边形ACED的面积为( )A.24cm2B.36cm2C.48cm2D.无
2、法确定5.有下列说法:①△ABC在平移的过程中,对应线段一定相等。②△ABC在平移的过程中,对应线段一定平行。③△ABC在平移的过程中,周长不变。④△ABC在平移的过程中,面积不变。其中正确的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C.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7.如图5-2-11,已知∠1=∠2=∠3=∠4,则图形中平行的是()图5-2-11A.AB∥CD∥EFB.CD∥EFC.AB∥EF D.AB∥CD∥EF,BC∥DE8.不能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
3、)A.同位角相等 B.内错角相等C.同旁内角相等D.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9.同一平面内,直线l与两条平行线a、b的位置关系是()A.l与a、b都平行B.l可能与a平行,与b相交C.l与a、b一定都相交D.l与a、b都平行或都相交10.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若∠FEB=110°,则∠EFD等于A、50° B、60°C、70°D、110°11.下列图形中由AB∥CD能得到∠1=∠2的是12.如图,已知AB∥CD,∠2=2∠1,则∠3=A.90°B.120°C.60°D.15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AB//DE,∠ABC=75°,∠CDE=150
4、°,则∠BCD的度数为 .14.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其中一组对顶角之和是220°,则这两条直线相交所得到的四个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_.15.如图5-2-13,请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理由:图5-2-13因为∠DAC=∠C(已知).所以AD∥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如图5-2-14所示,在长方体中,与棱AA′平行的直线有_________,与棱AA′平行的面有_______. 图5-2-1417.如图,长方形ABCD中,AB=6,第1次平移将长方形ABCD沿AB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长方形A1B
5、1C1D1,第2次平移将长方形A1B1C1D1沿A1B1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长方形A2B2C2D2…,第n次平移将长方形沿的方向平移5个单位,得到长方形(n>2),则长为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8.如图,点E在直线DF上,点B在直线AC上,若∠1=∠2,∠3=∠4,则∠A=∠F,请说明理由.解:∵∠1=∠2(已知),∠2=∠DGF( )∴∠1=∠DGF∴BD∥CE( )∴∠3+∠C=180º( )又∵∠3=∠4(已知)∴∠4+∠C=180º∴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F( )19.平面内有10条直线,无任何三条交于一点,欲使它们有
6、31个交点,怎样才能办到20.如图5-2-17,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1=∠2,直线AB和CD平行吗为什么图5-2-1721.王老师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他第一次向左拐65°后,第二次要怎样拐才能使行驶路线与原来平行?22.如图,已知AD⊥BC于D,EG⊥BC于G,∠E=∠3,AD平分∠BAC吗若平分,请写出推理过程;若不平分,试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B.4、B5、C6、D7、D8、C9、D10、C11、B12、C二、填空题14、110°1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6、BB′、CC′、D′D BCC′B′与CC′D′D17、5n+6.三、
7、解答题18、(对顶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F、A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9、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和相交线。可使5条直线平行,另3条直线平行且都与这5条相交,再有2条直线平行且都与这5条相交,且3条和2条也有相交.如下图所示.20、解:平行.∵∠1=∠3,∠1=∠2,∴∠3=∠2.∴AB∥CD.21、向右拐65°或向左拐115°22、AD平分∠BA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AD⊥BC于D,EG⊥BC于G,得出AD∥EG,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得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