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瓢虫_0.doc

中班语言:瓢虫_0.doc

ID:28720198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3

中班语言:瓢虫_0.doc_第1页
中班语言:瓢虫_0.doc_第2页
中班语言:瓢虫_0.doc_第3页
中班语言:瓢虫_0.doc_第4页
中班语言:瓢虫_0.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班语言:瓢虫_0.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班语言:瓢虫中班语言:瓢虫中班语言:瓢虫中班语言:瓢虫设计意图:《纲要》“语言”部分的指导要点中指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流、体验语言的乐趣。中班《瓢虫》是一首生动活泼、儿童趣味性很浓的诗歌,虽然诗歌看起篇幅较长,有两小段,但两段的句式和表达有多处重复,有利于中班幼儿的理解和记忆体验了语言乐趣,对程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歌的构思巧妙,作者用儿童的眼光去捕捉自然界中的美好,把瓢虫的一飞一落,想像成“去串门”、变成了“戒指”、“纽扣”。

2、十分富有创意。而在诗歌营造的这样一个意境中,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萌发出更大的学习兴趣,迸发出更多的想象火花。另外,大自然就是孩子们最天然、最宝贵的教科书,以“瓢虫”这样一个可爱的小昆虫作为切入点,更能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幼儿熟悉掌握诗歌内容,愿意关注瓢虫等小昆虫。因此我设计、组织了这样一个教育活动。一、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会用肢体语言大胆模仿瓢虫的动态,愿意关注瓢虫等小昆虫。2尝试创编诗歌,体验创编的乐趣。活动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大胆模仿瓢虫动态,尝试创编,体验

3、乐趣。二、活动准备:1幼儿自制瓢虫指偶人手一个。2儿歌背景图一张。三、活动过程及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1教师念谜语,请幼儿猜猜今天谁到了我们班级里:身体圆圆像面包,头上一对小触角;身上还有七颗星,会飞会爬真灵巧。2教师出示指偶:今天老师要教给小朋友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听一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喽。设计意图:通过与幼儿交谈,直接进入主题。(二)教师模仿瓢虫动态,边动作边念诗歌第一部分,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1(出示背景图)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的第一部分:瓢虫,瓢虫,老是脚步匆匆,不知道

4、要去哪里,沿着玫瑰小路,去谁家串门?,停在我的手指上,一动也不动。变成一枚闪闪的钻戒把!2根据诗歌内容提问:(1)小瓢虫沿着什么小路去别人家呢?(个别幼儿回答,教师用儿歌中的句子总结,并引导全体幼儿朗诵句子)(2)停在了哪里,变成了什么?(个别幼儿回答,教师用儿歌中的句子总结,并引导全体幼儿朗诵句子)3教师小结:老师把这首好听的诗歌画成了一幅画我们一起看一下把,出示图谱。(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绘制图谱)4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完整朗诵诗歌第一部分。教师引导幼儿边模仿瓢虫动态(如:脚步匆匆、沿着小路飞、钻

5、进草丛等肢体动作),边完整的朗诵儿歌。设计意图:分段讲述,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进行创编1教师出示第二部分图谱,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经验仿编。(1)今天老师也编了一段诗歌,我们一起看一下(出示图谱)(2)谁能知道老师编的是怎么样的,谁念念看。师幼一同朗诵。2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记忆诗歌内容。(1)小瓢虫停在了XX,变成XX。小瓢虫停在了XX,变成了XX,你觉得小瓢虫还会停在哪里呢?变成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引导)(2)那我们把刚才创编

6、的诗歌一起看图念一遍。(3)现在你和自己身边的好朋友一起把自己创编的儿歌念给对方听。3我们把刚才学习的儿歌一起念一遍。4这首诗歌那么好听,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把。加上我们给儿歌取的名字,再把我们自己创编的儿歌念一遍。(幼儿操作指偶)设计意图:借用教具背景图,让幼儿边操作指偶边创编儿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四、活动延伸上前老师已经让小朋友们做了漂亮的瓢虫指偶,现在把它拿出,套在手指上,跟你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今天学的诗歌吧!儿歌:《瓢虫》瓢虫,瓢虫,老是脚步匆匆,不知道要去哪里,沿着

7、玫瑰小路,去谁家串门?,停在我的手指上,一动也不动。变成一枚闪闪的钻戒把。瓢虫,瓢虫,老是脚步匆匆,不知道要去哪里,钻进芒草丛中,去谁家串门?,停在我的胸前,一动也不动。变成一颗夺目的纽扣吧。瓢虫评析:《瓢虫》是中班下册的最后一个主题《有趣的昆虫》里面的一个活动,有趣的昆虫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本活动着眼于发挥想像力,萌发幼儿喜欢瓢虫的情感,并鼓励幼儿运用肢体动作大胆地模仿瓢虫的动态。在活动中,通过游戏,调动幼儿学习诗歌的积极性,通过理解、操作、讨论,培养幼儿大胆,响亮地说话,

8、创设自然、有趣的教育场景。整个教学活动下,带给我不少启示,如下:一、诗歌采用分段熟悉的方式,有利于幼儿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二、瓢虫指偶吸引了幼儿,思绪受到影响,导致精力不能集中。三、创编环节没有及时抓住闪光点,造成不必要的重复。(还有道具应该事先发好,避免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失散。)通过《瓢虫》这节汇报,我对中班的语言有了更深的了解,相信:只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中有所长进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