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中物的概念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中物的概念

ID:28670535

大小:4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2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中物的概念_第1页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中物的概念_第2页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中物的概念_第3页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中物的概念_第4页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中物的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中物的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中“物”的概念——从康德、胡塞尔到海德格尔TheConceptof“Thing”inWesternPhilosophyfromKantHusserltoHeiddeger石福祁ShiFuqi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对物之物性的解释贯穿了西方思想的全过程”(海德格尔语)。本文主要撷取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这三位哲学家对“物”的概念的解释,对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物”的概念的发展沿革进行了历史考察,并从物本身、人—物关系两点对此进行了讨论引 论在海德格尔看来,一部西方哲学史或西方思想史,就是一部自希腊源头的退化史。对存在的遗忘伴随着对存在者是其所是的寻根究底之追问,从而构成西方形而

2、上学的历史。而存在者,不论在哲学史的视野中曾展示何种形态、种类、意义,其核心却是物(英文something,德文dasDing),简单地说,即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之交道的这些可感事物:一张桌子、白皮肤的某个人、飞鸟,……因此,考察西方哲学中“物”.---概念的沿革,无疑具有概观西方哲学发展脉络与旨趣的意义。然而,这又是个异常繁难的任务。历史上的某些经典著作家,尤其是古希腊的著作家,其思想本身十分繁杂且多存在前后矛盾之处,因此对他们的物概念之考察也十分困难。如柏拉图,我们可以把前期思想中的现象世界之具体可感事物当成物,但这里的物不论内涵及外延均与后期思想中的物有异。又如亚里士多德,其作品卷帙浩

3、繁,几乎涉猎了现代学科各门类,但作为哲学考察对象的物却不易断定。我们可以把《范畴篇》中提出的第一本体认作是物,因为它指称“个别事物”,但亚氏在《形而上学》中却放弃了这一观点。但即使如此,亚氏仍是本文根本无法回避的人物,他的“物”思想为以后“物”思想之发展奠定了基调。限于文题及篇幅,在此不妨将其提纲式地简述如下。物与关于它的知识(归根结底是认识)相对立。笼统地说,物只是这一个或那一个具体的可感事物,而知识则包括范畴、述词、种属、原因等形式。物是承担着属性、关系、表述、定义的载体,它本身就其所是而言不增不减、不多不少,也不因属性等的变化而变化,而后者,则力求以事物之真理与事物相符合,并以是否符合

4、作为判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尽管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追求物与知识的同一,但由于表述事物时不可避免的普遍性,使得它们与其说是同一还不如说是对立。但不论人们是否了解物的那个内在确定的“是什么”,物的实存则不容置疑,它永远以一个“是什么”的姿态站立在追问者的视野中。有了上面的叙述,我们的考察便可以从康德开始,经过胡塞尔到海德格尔为止。倘把西方近现代哲学看作是一个内在一致连续的谱系,那么这一考察也当然地具有相对自足的意义。一、康德:概念构造对象我们说的“物”,在康德那里有一个对应的概念:对象。一般认为,对象即是人的思想或行动指向的人或事物,但康德的对象则意指自在之物感染我们而产生的现象[1]。为此,先要了

5、解康德关于自在之物的主张。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三十二节中,康德说:“.---事实上,既然我们有理由把感官对象仅仅看作是现象,那么我们也就由之而承认了作为这些现象的基础的自在之物,虽然我们不知道自在之物是怎么一回事,而只知道它的现象,也就是只知道我们的感官被这个不知道的什么东西所感染的方式。理智由于承认了现象,从而也就承认了自在之物本身的存在,并且因此我们就可以说,把这样的东西表现为现象的基础,也就是说,它不过是理智存在体,这不仅是可以容许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2]在《导论·附释二》中说:“作为我们感官对象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物是已有的,只是这些物本身可能是什么样子,我们一点也不知道,我

6、们只知道它们的现象,也就是当它们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在我们之内的产生的表象。因此无论如何,我承认在我们之外有物体存在。”[3]这两段话清楚不过地表明:物体本身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但它本身是什么样子我们则不得而知,因为它给予我们的只是现象。在康德的先验哲学体系中,自在之物更多是“理智存在体”,因此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也正由于此,我们不把存在之物看成是物,因为它是经验不能达到的。相反我们只认取它的现象为物)。倒是自在之物呈现给我们的现象如何成为被概念构造的对象,才是他关注的重点。我们已经知道,亚里士多德主张物与认识相符合的观念,因果关系等不过是物的属性,认识的任务就是去揭示它们。但亚氏开辟的这一传

7、统遭到休谟的根本怀疑。结果是,感觉与联想或说心理主义再也不能成为必然性认识的根据,这就促使康德在经验之外寻求必然性的根据,从而确认出一些先天的因素,如时空的纯直观形式、先验逻辑范畴等,通过它们对后天的感觉质料进行综合,使其具有客观有效性与普遍必然性。用康德的话说,就是“概念使对象可能”。在此对概念如何使对象成为可能作一简略的描述。关于自在之物,我们不得而知,但它毕竟作为现象的基础为我们的感觉提供了表象,这些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