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649641
大小:1.12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2-12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与妻书课件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与妻书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唐·李商隐《离思》)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句子含义,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重点)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抒情、记叙和议论的写法;品味情真意切、朴实无华、亦文亦白的语言特色。(难点)3.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激发爱国热情。(重点)学习目标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今福州)人。近代民主革命者。少年之时,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走近作者本文选自《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民智书局1926
2、年版)。清朝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面对人民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抗。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同盟会日本总背景链接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回福建响应起义。林觉民到香港后,黄兴留他协助广州起义。这次起义,由于准备不充分及有人叛变,以失败告终。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另一封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卿()能彀()语云()婉解()嗟夫()虐民()一恸()肖像()qīnɡɡòuyùwǎnjiēnüètònɡxiào字词学习古今异义充古义:扩充
3、,发扬。今义:满,足。模拟古义:为两个词,摸,揣摩,体会;拟,揣度,推测。今义:模仿。阅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第一部分(1):简要地说明自己给妻子写这封诀别信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2-4):这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尽情倾诉了自己的“至爱”妻子,又“忍舍汝而死”的矛盾的心情,其间充满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革命道理。第三部分(5-7):作者再次倾诉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之情和“不忍独善其身”的衷肠。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1.“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有何含意?点明这是一封绝笔信。作者深知自己的处境,但义无反顾。课文解读2.第①段中哪些句子表达出作者与妻子即将永别的悲痛之情
4、?“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等句子表达出作者写信时的痛苦,不忍与妻子永别的情怀。3.第①段意在告诉妻子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第①段意在告诉妻子,自己即将与亲爱的妻子永别,自己写作此信时心中万分悲痛,以及自己强忍着悲痛写下此信的原因。这样开头,确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也给读者情感上巨大的冲击。【第二部分(2-4)】1.谈谈你对“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理解。“爱汝”与“勇于就死”,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却是统一的。林觉民爱他的妻子,而正是这种感情
5、的升华,才使他更“勇于就死”。作者勇于赴死的原因是“吾至爱汝”“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当时的社会是十分混乱和黑暗的,“遍地腥云,满街狼犬”,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2.作者勇于赴死的原因是什么?当时的社会现实如何?3.第③段中,“汝忆否”在文中有何作用?“汝忆否”是一个过渡句,意在引起妻子的回忆,通过对下面的叙事能引起妻子在情感上的共鸣。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回忆自己和妻子在月下互诉衷肠的?作者首先描写夫妻二人居住的幽静之所,再描写“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的诗意环境,然后写与爱妻“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的交流畅谈。把夫妻恩爱、情意绵绵的情景刻画得十分真切
6、感人。5.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夫妻间的往事?①谈论夫妻俩谁先死的问题;②回忆月影下互吐衷肠的往事,再现了大丈夫丝丝缕缕的儿女情长,表现出作者对爱妻的深深眷恋;③追述最后一次分别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住将要失去丈夫的悲痛,未能将赴义一事告诉妻子。6.赴义前,作者对妻子有哪些交代?①希望妻子教育年仅五岁的儿子要像自己一样具有“以天下为先”的思想;②希望妻子教育腹中的胎儿要继承父亲的志向,那么自己赴义后也会为革命后继有人而深感欣慰;③叮嘱妻子做好清贫度日的打算,表达对妻子的难舍难分之情。这些嘱咐,处处可见作者的崇高思想和坦率胸襟。7.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阐述“吾衷”?①从感情上来说:“吾
7、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②从义理上来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③从事势上来说:“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④从后事上来说:“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清静过日而已。”【第三部分(5、7)】1.作者是个革命者,是唯物主义者,自然不相信有鬼。却又“望其真有”,为什么?在这即将天人永隔之际,作者连生平的信仰都改了。足见作者对妻子的“至爱”之情,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