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问题教学

论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问题教学

ID:28638958

大小:6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2

论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问题教学_第1页
论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问题教学_第2页
论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问题教学_第3页
论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问题教学_第4页
论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问题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问题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问题教学[内容摘要]: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也要让他们发挥巨大的创新潜能。笔者就以电类课程教学展开,谈如何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并探讨电类课程实施问题教学的必要性、实施和意义。[关健词]:问题创新启疑能力思维面谈减负问题教学源远流长,古希腊就有了问题教学法。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五六十年代开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性课程改革运动的开展和思维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问题教学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问题教学是将教学内容用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2、以及教师的有效指导,从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核心是人的思维活动,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解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概念、判断,可以掌握一定的智力动作,动机、情感和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当前创新教育理念下,中职学校电类课程教学如何深化提高问题教学,挖掘教学潜能,提高学生素质,是一个现实的、迫切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已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一、提出问题教学的必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一九七二

3、年所作的报告书《学会生存》中就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如果我们再不实施创造教育,我们就是在窒息人的创造精神。可见每个思维正常的普通人都有巨大的创造潜力,而这种创造潜力又有着被成为现实创造力的可能性,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途径,才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创造思维和创造实践能力。问题教学的引入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者预言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这种人才不但应具有良好的德、-页脚---智、体、美、劳基础,而且要有很强的创造和适应的能力。实践表明,问题教学对培养、发

4、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中的所谓“满堂灌”无非就是把学生视为“知识容器”、“两脚书橱”,教师在教学中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这样培养出的只能是懂知识的书呆子,其实质是教学中不重视“问题”;传统教学中还有一种倾向认为“启发”就是“提问”,把课堂中一问一答的方式就简单地认为是启发式教学。当然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提问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认为通过解决问题更多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定向思维、线性思维等能力,而当今我们学生往往缺乏较强的形象思维、扩散思维、逆向思维,这

5、显然不利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在设计问题时应注重问题质量,尽可能设置一些能引导学生发散性的多维问题,另一方面应注重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提出问题。美国一位著名的博士就毫不客气地说过:“亚洲一些国家如中国至今还缺乏自由与开放式的追问风气……”,其意无疑是指要鼓励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维。没有批判、没有向权威挑战,就不可能有创造。法国贝尔纳也精辟地指出:创造力是无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如此看来,创造性是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物质,无法从你传给他,即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也就是说:

6、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和结果。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电类课程在问题教学中就应该提供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去面对问题、去寻找问题,并培养学生形成敢于对问题求异思维的习惯与勇气、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而树立“尽信书,不如无书”、“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思想。把我们的教学引到既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轨道上来,这正是一定意义上的创造教育。二、问题教学的实施1、提出闪光的问题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前提条件问题的提出往往比问题的解决更加显得重要和

7、困难。华裔美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页脚---。笔者认为提出的问题应达到以下条件:一是要紧扣教学辅导目标、要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问题要有针对性、能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三是问题的提出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地为激发学生的闪光思维服务,四是问题的提出要有梯度,要使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问题的提出既不能太随意,又不能太古板。提出的方式从一开始由老师提出或者由老师引导提出,逐步过渡到老师创设情境,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最后发展到学生能自主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