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当代艺术理论前沿六

西方当代艺术理论前沿六

ID:28633372

大小:9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2

西方当代艺术理论前沿六_第1页
西方当代艺术理论前沿六_第2页
西方当代艺术理论前沿六_第3页
西方当代艺术理论前沿六_第4页
西方当代艺术理论前沿六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当代艺术理论前沿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方当代艺术理论前沿(六)王瑞芸我相信,要对当代艺术这个新的审美类型有感觉,关键是要肯放下艺术美,正像我们需要放下具像,才能欣赏抽象画一样。然而,改变习惯很难,尤其艺术和美的联系太紧密了,让人把它们断然分开,没人肯轻易答应。可是,只要还纠缠在“美”的定义上,或者说还纠缠在一贯有的对艺术的审美立场上(诸如,崇高、精致、纯粹、高级等等)就一定会带累你进入不了第三领域。我们若是迈不进这第三领域,我们就真正错过了西方当代艺术这件有模有样的事物了。 那么,读者当然有理由要知道,为什么要拒绝艺术美。西方60年代的前卫们跟艺术美怎么会有那么大仇恨的?我们当然要

2、先看到它的不是,然后才能心悦诚服地丢开它。 要了解这一点,我们有两条途径,一是去阅读丹托的书。丹托的《艺术的终结之后》是从理论上批判了格林伯格提倡的现代主义艺术观(艺术美),把它称为“很差劲的物质主义美学”[1]并列数了这种美学所引起的极度不宽容;在《美的滥用》中,他则是试图向我们说明,艺术进入了当代,那种“物质主义”的艺术美为什么必须让位给内在的,意义之美(第三领域的美)。然而,即使是阅读丹托的中文译本,这也是一个颇为艰苦的跋涉过程。且不说我们要跟着他的步伐走进枝蔓丛生的西方美学区域中,一个一个地去了解他们西方话语系统中的那些热门话题,像,“美的哲

3、学性”“道德的最高范畴”,“绝对精神”,“自我意识”,“纯粹的趣味判断”,“感情的科学”等等,即使丹托借用康德的话直接告诉我们,超感官的美的定义是:“发现某些事是美的,那该是远超过了简单的愉快体验而已,那是意识到超越了来自感受的感官性愉悦的崇高和升华,对其他事物的价值也来自这个最高层的判断。”[2]试问,这样的定义和句子,能到达我们必须跟切身感受相连才有效的理解力吗?所以,毫不奇怪,即使丹托用了整本《美的滥用》从理论上说明“艺术美”的局限和物质化,“第三领域的美”.---(心灵的,内在的美)的深邃,可这样的书对于中国读者影响估计会是相当微弱的。不然,

4、我们如何解释,丹托的书2007年在中国面世之后,理论界依然没有对体现当代艺术审美性的“第三领域的美”关注过,讨论过。与此同时,我们却又一直在不停地抱怨中国面对当代艺术缺少评价标准。那是必然如此的。当我们还未看到艺术在西方发展到当代,出现了一个新的审美领域-“第三领域”时,当然就无法指出,当代艺术的审美性应该落实在哪里。 事实上,丹托已经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写作者,他的文笔流畅而生动,并且他从头至尾都在想方设法把艰深的哲学思考传达得通俗易懂。可问题是,仅仅阅读丹托已经被翻译的两本书,稍嫌不够。就像上面说了,跟随他的理论对我们中国读者是吃力的,不是因为我们笨

5、,而是因为他的书写面对的是西方读者,他身处的是西方语境,还有他自己领域中的“上下文”关系。他的思考和写作必须是回应着所有这一些而产生的。我们把他拿过来,只从文本上去理解,真的会效果很微弱。所以,当丹托在书中这样说道:“1960年代出现的前卫艺术毅然决然地拒绝了美学……我认为,就艺术哲学来说,这是一个健康的推进。(请注意,他用了“健康”这个词-译者注)......我认为,这一来让艺术哲学从美学分开了,不然两者纠缠不清,真是弄得一片泥泞。我认为,我们现在已经建立起足够的免疫力(抵制美的干扰-译者注),我们总算可以再次来考虑,究竟是什么使得艺术在人类生活中

6、如此重要,这就是我眼下的议题。我由学到的东西做武装,可以再用分析哲学这根长镊子,挑出其中有毒的属性,诸如美、崇高,及类似的种种属性。”[3]那么,我们中国读者是否可以真正由此领会:为什么拒绝美学是为了让艺术“健康”呢?为什么美、崇高这类艺术的属性甚至会被看成“有毒”的东西呢?! .---因此,这里我们必须试试另一种途径,不是理论的途径,而是艺术史的途径,我们真是可以从最贴心的生命体验层面去体会,为什么丹托会认为艺术和美、崇高等属性紧紧拴在一起时,是会产生毒性的,而且这种毒性会变得越来越大,达到可以荼毒生命的程度。这可不是耸人听闻,我们可以来看看事例(

7、我始终认为,事例比理论更好懂),一些艺术家的人生遭遇向我们呈现,当艺术自身形成一套严格的审美律令时,它就被做成外在于我们生命的权威,结果对生命本身形成严重的压迫。 任何学习西方艺术史的人,有必要细读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历史,那正好是这样一段历史:“格林伯格的动机是从内部给艺术下定义。无疑,这种类似康德似的努力,常带有某种清教徒式的狂热,一些艺术家就是这样努力着去创作观念绝对纯粹的艺术。”[4]于是,这段历史充分呈现了艺术美完成之后的结果:一方面是耀眼的外在辉煌—它为美国头一次确立了国际性风格,争到了在世界上的艺术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却是对血肉生命的彻底漠

8、视。不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就无法真正了解现代主义艺术—有着纯粹、精美、崇高,等严格美学律令的那种艺术—一不小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