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594536
大小:976.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2-11
《郴州大道沿线重点开发建设地段(郴桂段)用地布局规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郴州大道沿线重点开发建设地段(郴桂段)用地布局规划第一部分说明书第二部分图件第三部分现状调查报告第四部分审查意见审查意见的回复郴州大道沿线重点开发建设地段(郴桂段)用地布局规划第二部分图件郴州大道沿线重点开发建设地段(郴桂段)用地布局规划第三部分现状调查报告郴州大道沿线重点开发建设地段(郴桂段)用地布局规划第四部分审查意见审查意见的回复郴州大道沿线重点开发建设地段(郴桂段)用地布局规划第一部分说明书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1第二章现状概况3第三章发展条件分析6第四章功能定位与规模10第五章土地利用规划13第六章村民安置用地规划19第七章综合
2、交通规划22第八章绿地与水系规划25第九章环境保护规划26第十章环卫防灾规划27第十一章土地使用控制30第十二章城市设计导引33第十三章市政设施规划34第十四章分期建设规划35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37第一章规划背景一、背景1、国家层面背景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3、》正式发布,明确了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强调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提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4、、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2、湖南省层面背景《湖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和“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框架,深度融合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泛珠三角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郴州市处于湖南省京广高铁经济带最南端,是湖南省重点培育的三个经济增长极之一,是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桥头堡。3、郴州市层面背景2012年初,郴州市委、市政府决定编制
5、《郴州大十字城镇群体系规划(2012—2030)》,打造300万城市人口、300平方公里建成区的“郴州半小时经济圈”,统筹城市、交通、产业、生态建设,构建“湖南最开放最具发展活力、湘粤赣省际区域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镇群”,提升郴州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创“湖南争先”的新局面,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开放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2013年初,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郴州起飞的新目标,郴州要进入大城时代、城乡一体时代、城镇群时代。《郴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力郴州、创新郴州、开放郴州、生态郴州、人本郴州”的发展
6、定位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大十字”城镇群建设,增强中心城区综合功能,促进县城、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构建区域互动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随着郴州大道的全面竣工和《郴州大十字城镇群体系规划(2016—2030)》的编制完成,郴州大道沿线重点地段的开发与建设已迫在眉睫,为控制协调郴州大道沿线重点地段的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特编制《郴州大道沿线重点开发建设地段用地布局规划》,以控制重点开发建设地段的无序建设,完善郴资桂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沿线乡镇共同发展、协调发展
7、。二、规划主要技术路线通过对郴州大道沿线用地建设的宏观背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入手,充分了解和认识沿线重点开发建设地段用地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内涵,明确郴州大道沿线重点开发建设地段用地布局规划的原则和目标。同时,规划从现状条件分析入手,通过现场调查和基础数据的分析,了解现状沿线用地建设、道路交通及环境情况,找出郴州大道沿线用地在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村民生活安置、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的用地布局原则,对沿线用地规划进行整合,实现沿线的协调发展;同时结合现状的土地空间资源,提出相对远景的空间发展方案
8、及规模。统筹安排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对村民生活安置用地应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确定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原则和措施。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版);《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