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590356
大小:99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1
《移情训练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影响地实践研究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移情训练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践研究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比较了两种不同移情训练方法:情境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对儿童分享行为产生的影响。本实验选取了幼儿园中班、小学一年级和小学三年级三个年龄段的162名被试,将他们按实验要求随机分成情境讨论组、角色扮演组和控制组,然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情境讨论移情训练和角色扮演移情训练,通过即时后测和延缓后测让被试去分享奖品和玩具来检测两种不同的移情训练方法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无论哪种移情训练方法均可有效促进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 2情境讨论法的训练效果随儿童年龄增长而提高;角色扮演法在幼儿园中班训练效果最好、小学一年级次之、小学三年级最
2、差。3对于小学一年级和小 移情及其道德价值一直是道德心理学关注的主题。本论文针对现有研究中的某些不足与缺憾,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移情引发的道德情感体验入手,通过研究不同移情水平的人在特定道德行为情境中道德情感的产生方式、反应特点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移情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德育价值。结果表明,移情对于道德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主体的道德情感的影响而起作用的,其具体表现为移情直接影响主体道德情感的倾向性、指向性和自律性;在对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影响上,移情与人际关系、行为动机、行为结果等因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其中主体对人际关系的觉知,在移情的产生及其对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影响上起
3、着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对移情的具体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移情之所以能在道德行为中起动机作用,关键在于移情引发的道德情感能促使人进行内在的自我调节,即移情能够促使人在道德行为中追求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并避免或降低消极的道德情感体验,从而促使人更多地从事能够产生积极道德情感体验的道德行为,进而避免重复做出会产生消极道德情感体验的行为。同时,笔者还对移情与道德的关系以及移情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做了进一步探讨,提出,移情与道德的内涵、移情与个体社会化、移情与道德内化等方面的关系表明,移情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基础;并指出,移情培养应作为早期道德教育、体验式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遵循人际关系亲琉层次
4、是移情培养与道德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关键词】:移情 作用机制 道德价值 道德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并从中总结归纳此方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规律,探讨帮助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为托幼机构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本研究针对上海市实验幼儿园某大班的幼儿实施了自行编制的为期35天的移情训练方案。根据移情的认知和情感因素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整套的训练活动可为2个部分15个单元的内容。在托幼机构的实施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丰富教育活动,运用包括故事讲述,提问讨论,情景表演,游戏,艺术等丰富等活动形式,引导幼儿积极体验他人的心境和需要。本方案的设计借鉴了国外学者费西巴赫
5、的“学会关心-移情训练方案”和国内的以往的有关研究。与前人相比较,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设计和实施本方案的过程中更注意的是:①移情的认知和情感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情感因素的动机作用是行为发生的基本机制②幼儿是整个训练活动中的主体。这两个理念贯穿了整个移情训练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本研究把个案法的案例分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在对整个班级幼儿的移情能力测量分层的基础上,再结合幼儿的背景能力、性格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选取了8个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个案。在实施移情训练方案的前、中及后通过问卷、测量及自然观察对这8个个案系统的研究,以了解不同的幼儿对移情训练的不同反应和教育移情训练对帮助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6、5。6岁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有效性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活动对他们产生的不同效果.在以质的研究为主要方法的同时,本研究还设计了简单的问卷和童表,以简单的量化对质的研究加以补充和说明,力使研究结果尽可能的科学和客观.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和实施的移情训练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分别提高幼儿的感知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调整幼儿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水平,从而帮助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增强幼儿的心理品质.同时也验证了以移情训练为代表的知-信一行模式是开展,讼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愿意与人分享,不与人分享。、幼儿的分享行为1.分享行为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分
7、享行为是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的行为,是幼JL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分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其中,研究一探讨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同伴交往能力、同伴提名、同伴交往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给幼儿施测多个经典心理理论任务,分别使用教师评定法和同伴提名法对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和同伴地位(4岁以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